


5月10日,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繼續在澳門考察調研。上午,夏寶龍與老一輩愛國愛澳代表人士共進早餐,之後參觀考察媽閣廟、海事博物館,並乘船考察澳門海域。下午,夏寶龍先後考察新城C區、大熊貓館、偉龍馬路地段以及原海洋世界和原馬場用地,深入了解澳門多元產業發展用地規劃情況。
●香港文匯報記者康敬 澳門報道
夏寶龍在參觀考察媽閣廟海事博物館後,到媽閣碼頭乘坐澳門海關新購置的消防救援船出海考察,沿着航線聽取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岑浩輝及特區政府運輸工務司司長譚偉文介紹澳門海域、填海區域的情況,以及國際綜合旅遊文化區和生態島的建設規劃。
囑按發展需求 用好海域和填海區域
陪同的澳門特區政府保安司司長黃少澤向傳媒引述夏寶龍表示,期望特區政府做好科學規劃,並按照澳門發展需求,用好海域和填海區域,並希望特區政府用好中央政策開展工作,中央定會全力支持。
資料顯示,為支持澳門特別行政區經濟社會持續穩定發展,中央政府於2015年12月決定將澳門特區海域面積明確為85平方公里。由澳門特區政府制定的《澳門特別行政區海域規劃》明確提出,統籌澳門城市建設和海域發展,推動澳門海域合理開發、利用、管理和保護,發揮澳門海域在建設「宜居城市」和「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重要作用,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助力澳門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國家發展大局。
「發展海洋旅遊」是海域規劃中的重要內容,包括合理設計「澳門海上遊」與陸地旅遊資源相銜接的旅遊路線,考慮在具有發展潛力的區域增設遊客上落點,串聯媽閣碼頭、路環碼頭,促進海上遊發展成「一線多站」模式。同時,澳門將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其他沿海城市的涉海合作。如與珠海合作發展海島觀光、海上運動賽事等多元化海洋旅游項目,鼓勵澳門企業參與海島旅遊項目的投資和管理等。
規劃還提出,按照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中對澳門的發展定位和要求,圍繞「一中心一平台」的目標定位,以海域為切入點,發揮澳門所長,增強競爭優勢,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夏寶龍昨日又考察了澳門海域及調研擬發展用地規劃情況,其中,新城C區為填海區,填土面積約32萬平方米,位於西灣大橋及嘉樂庇總督大橋之間,氹仔北部、海洋大馬路對出海域,主要規劃為公共社區設施及居住區;偉龍馬路地段為公共房屋地段;原「海洋世界」擬發展為濱水商業區,以擴大澳門的經濟活力;原馬場用地將納入澳門特區政府的長遠規劃,擬用作體育、演出等用途。
關注舊區環境改善 提升居民生活素質
陪同夏寶龍視察的澳門特區政府運輸工務司司長譚偉文在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夏寶龍主任十分關注澳門舊區環境的改善、居民生活素質的提升。他聽取了發展新城填海用地的介紹,以及特區政府建設國際綜合旅遊文化區和澳門科技研發產業園兩個重大項目的未來規劃。
譚偉文表示,夏主任非常關心澳門的整體發展,希望特區政府要做好新城填海土地的規劃,同時期望特區政府通過都市更新等措施提升居民的生活質素。
他又表示,夏主任充分肯定運輸工務範疇的工作,並給予了寶貴指導意見。運輸工務團隊將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主席視察澳門重要講話精神,把握好澳門特區的發展定位,積極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進一步完善城巿各項建設,增進居民生活的幸福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