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于海江 連線莫斯科報道)當地時間9日,在俄羅斯莫斯科紅場,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司禮大隊高擎五星紅旗,以整齊劃一的步伐、鏗鏘有力的軍歌,在紀念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閱兵活動中亮相。這場跨越國界的軍事盛典,不僅成為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生動註腳,更讓數百萬海外遊子在異國他鄉感受到「中國排面」背後的精神力量與文化自信。
「當儀仗隊踏過紅場石磚的那一刻,我熱淚盈眶,這不僅是視覺的震撼,更是精神的共鳴。」俄羅斯華僑華人聯合總會秘書長、俄羅斯中國國際學校校長吳昊博士激動地說,「回憶起去年8月『斯帕斯鐘樓』國際軍樂節期間,解放軍軍樂團在莫斯科街頭奏響《鋼鐵洪流進行曲》的盛況,那時我珍藏的軍號紀念品,如今成為書房裏最珍貴的收藏。」
汗水鑄就鋼鐵意志 自信彰顯國力底氣
吳昊向俄羅斯友人分享閱兵視頻時,對方驚嘆「這簡直是行走的雕塑」。吳昊驕傲地說,「他們的步伐是無數次正步訓練磨破鞋底鑄就的,挺拔的身姿是強盛國力賦予的底氣。」
更令人動容的是音樂共鳴,當中國儀仗隊英姿颯爽走過紅場,俄羅斯華僑華人青年聯合會副會長吳鵬感慨,「兩種文明的旋律在紅場交織,讓『大道不孤,天下一家』的情懷湧上心頭。」
中俄軍人在步伐節奏中的默契更顯智慧,中國儀仗隊116步/分鐘與俄軍120步/分鐘的差異,在行進中達成完美協調。在吳鵬看來,「這恰似中俄『結伴不結盟』的外交哲學,用行動詮釋了『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東方智慧。」當中俄兩國軍歌先後在紅場奏響,不同文明的尚武精神在和平年代達成奇妙共鳴。
「用腳步丈量友誼 用軍歌傳遞和平」
「中國軍人會功夫嗎?」當吳昊向俄羅斯友人展示閱兵視頻時,一位友人突然發問。這個略帶幽默的疑問,卻讓吳昊陷入沉思,「或許在外國人眼中,中國儀仗隊已超越了軍事方陣的範疇,成為中華文明『剛柔並濟』特質的象徵。」他解釋道,儀仗隊成員的「獨特氣質」源於「千錘百煉的紀律性」與「兼容並蓄的文化自信」,這種精神內核與中華武術「內外兼修」的理念一脈相承。
事實上,這種文化認同早已超越儀式本身。去年軍樂節期間,莫斯科市民自發組成「追星團」圍觀中國軍人訓練,甚至有俄羅斯學生用中文書寫「我愛中國」的橫幅。而此次閱兵後,社交媒體上「中國儀仗隊」話題成為熱點,俄羅斯網友評論,「他們用腳步丈量友誼,用軍歌傳遞和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