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大學昨日正式成立馮諾依曼研究院,推動整合「具身智能」、生成式AI(人工智能)及先進超級運算等技術的跨學科協作。特區政府高度重視AI技術的研發和相關產業的發展,香港有雄厚的基礎科研能力和技術人才,結合、借助內地AI技術突飛猛進的巨大優勢,應加快本港AI發展,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馮諾依曼研究院致力以跨學科合作探索AI的前沿發展,培育新一代AI人才,這與特區政府近年重點發展AI產業的方向不謀而合。事實上,創科及工業局於2022年已公布《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提出重點發展AI產業,並制定了明確的策略方針及具體行動綱領。特區政府持續把相關策略落到實處,例如在今年的財政預算案中,預留了10億元設立香港AI研發院,推動港產的HKGAI應用最快可於明年運作,促進上游研發、中下游成果轉化及場景應用,又推出30億元資助計劃,資助本地大學、研發機構及企業等運用超算中心的算力,推動AI科研突破。

香港在發展AI產業上具有多方面的獨特優勢,首先是擁有強大和國際化的科研人才庫。根據今年3月公布的2025 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香港在數據科學與AI的學科中有5所大學躋身全球前50名,數量在全球僅次於美國。多所本地高等院校均成立了AI技術研究院,培育新一代的AI人才。與此同時,特區政府設立「科技人才入境計劃」,為企業輸入海內外科技人才提供便利。截至今年1月底,已有152名來自AI界別的非本地人士根據計劃來港。本地頂尖院校加上國際化的人才環境,能夠為企業發展AI產業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持。

其次,香港具備多元化的資本支持和高度開放的監管環境。除了特區政府針對AI的資助計劃,香港還有以港投公司為代表的「耐心資本」,更有完善的資本市場,國際風投基金雲集,只要是有潛力的AI項目,不難在市場上吸引資本垂青。同時香港的數據使用和資訊流通十分寬鬆,有助企業以香港作為試驗田,快速測試和推出AI產品。

更重要的是,香港有內地的巨大支持,能夠借助內地龐大的市場和數據資源,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的科技企業和研究機構的合作,加快AI產品的產業化。今年年初,國家迎來了「DeepSeek時刻」,突破了美國OpenAI一家獨大的市場環境,多款國產AI應用迅速在國際市場上佔據重要位置。尤其是DeepSeek的開源設計,為香港加快AI應用提供了很好的基礎。

必須要認識到,AI產業發展需要龐大的市場和巨額的投資,內地城市對AI產業的投資都是以百億、千億計,例如深圳就設立了3個100億基金,分別投向科技金融、AI和機器人產業。現時單單深圳已有2,600多間AI企業,北京更是設立千億級的國家AI實驗室集群。

內地已經研發了非常優秀的AI大模型,並且更新換代十分快速,香港應該結合自身在金融、法律、醫療服務業方面的優勢,發展專業的AI應用技術,與內地錯位發展。例如在金融行業,AI可以在智能投顧、風險管理、反欺詐等方面大有可為,香港用好內地的AI技術做延伸創新發展,就可以推出有自身特色的AI產品,並能服務自身原有的優勢產業。

由2022年ChatGPT面世,AI產業在短短3年間已成為當今全球創科產業的重中之重,成為衡量一個地區科技實力和經濟潛力的重要指標,香港要抓緊機遇,務實有為,做好AI技術的研發,加快AI產業的發展和落地,為國家推動「人工智能+」行動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