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社團婦委會未來將持續舉辦愛國教育活動,團結各界女性。
●在香港吉林社團總會會長于智慧的安排部署下,吉林社團婦委會組織會員前往深圳坪山的東江縱隊紀念館,加強對紅色歷史文化的學習。
●講解員為成員們講述東江縱隊的歷史故事。
●香港吉林社團總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侯佳貝冀將抗戰精神轉化為服務社會的實際行動。
●成員們此行深刻感受到深圳現代科技與生態文明有機結合。

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在香港吉林社團總會會長于智慧的安排部署下,該會婦女委員會(以下簡稱「吉林社團婦委會」)於5月3日組織開展「紀念抗戰80周年紅色之旅」主題日活動,前往位於深圳坪山的東江縱隊紀念館。出席活動的成員包括香港吉林社團總會副會長、婦委會主任鄭靜鈺,吉林社團婦委會副主任林麗華、林曉榮、林霞、余菊英、鄭少鳳、章商秋子、林丹洪,副秘書長劉卓嵐、梁艷萍、李珠等近百名婦委會成員。

紅色記憶築吉港同心

是次活動由香港吉林社團總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侯佳貝全面統籌落實。侯佳貝表示,吉林是一片紅色熱土,東北抗日武裝重要開端都在吉林,吉林大地的紅色基因與華南抗戰血脈相連。從白山黑水間楊靖宇將軍壯烈犧牲的蒙江戰役,到四保臨江戰役中吉林兒女用鮮血築起鋼鐵防線,我們的家鄉從來都是英雄輩出的紅色熱土。他希望,通過此次紅色之旅讓兩地的紅色記憶產生化學反應,讓吉林籍婦女成為連結家鄉榮光與灣區建設的橋樑,把抗戰精神轉化為服務社會的實際行動。

鄭靜鈺表示,總會在會長于智慧的帶領下,一直重視愛國主義教育和紅色歷史文化,並持續帶領會員舉辦相關活動,培養對國家民族的認同感、歸屬感、責任感。作為吉林社團婦委會的成員,我們更應倡導女性在社會發展中的責任與擔當,鼓勵香港女性以家國情懷為底色,在維護國家安全、推動社會進步中發揮獨特作用。東江縱隊的鬥爭史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共同抗敵的縮影。香港吉林社團婦委會將以實際行動踐行愛國愛港初心,團結各界婦女同胞,傳承紅色基因、守護國家安全、服務吉林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巾幗力量。

愛國精神融入當代實踐

林曉榮從教師視角,討論學習李淑桓精神的新時代意義。她表示,作為香港的小學女教師,對李淑桓的事蹟特別有感觸。因為李淑桓不僅是一位偉大的母親,更樹立了家國情懷的典範——她帶領六名兒女投身東江抗日游擊隊,在民族危難之際展現出無畏的奉獻精神,她的英勇事蹟值得我們深深敬仰。這種將愛國精神融入家庭教育的實踐,對當代香港教育工作者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

鄭少鳳表示,參觀東江縱隊紀念館讓她深刻認識到婦女在民族解放中的歷史貢獻。抗戰時期女性隊員不僅是醫護人員、情報傳遞者,更是直接參與戰鬥的戰士。這種突破傳統性別分工的實踐,為當代女性提供了歷史參照。從當代視角看,這段歷史具有三重啟示:一,女性能力從不局限於傳統角色;二,性別特質可以轉化為鬥爭優勢;三,集體主義精神是突破個體局限的關鍵。這些經驗對當今女性參與社會發展仍具參考價值。

勉港青傳承愛國精神

劉卓嵐表示,作為新時代香港青年,參觀深圳坪山東江縱隊紀念館不僅是一次對歷史的理性回望,更是一堂生動的國家安全教育課。紀念館裡詳實的史料和實物,完整呈現了東江縱隊在抗日戰爭及維護國家主權鬥爭中的光輝歷程,深刻認識到香港與祖國命運與共的歷史紐帶,進一步強化了愛國愛港的使命擔當。令人最為動容的是紀念館對縱隊成員構成的詳實記載。資料顯示,隊員中近三分之一是女性,包括衞生員、交通員甚至戰鬥人員。這些巾幗英雄們以實際行動踐行愛國主義精神,她們不僅擺脫了傳統性別角色的束縛,更在資源極度匱乏的條件下勇挑重擔,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維護國家安全、捍衛民族尊嚴的壯麗詩篇。這種將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的崇高精神,正是當代香港青年最需要傳承和弘揚的寶貴品質。

活動中,成員們參觀了深圳市關心下一代黨史國史教育基地,到達客家圍了解傳統客家文化,典型的客家圍建築同時是研究和體驗深圳客家文化源流、民俗、建築藝術和水利工程的活化石。隨後體驗了深圳坪山區獨具特色的雲巴自動駕駛捷運系統。行程尾聲,成員們獲安排前往深圳南山花卉小鎮參觀,並透過拍照留念的方式,記錄下深圳這座「創新之城」將現代科技與生態文明有機結合的生動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