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偉國 立法會議員(工程界) 香港經濟民生聯盟主席
立法會熱烈討論並通過一項議員議案,促請特區政府及社會各界堅定團結迎抗美國發起的關稅戰,配合中央應對策略,發揮香港國際窗口效能,深化國際交往合作,體現了社會的主流共識。近日,行政長官李家超宣布將再度率領商貿代表團出訪中東,並會首次加入20多位來自浙江、福建和廣東等地的內地企業家,涵蓋金融、工商、貿易、創新科技等範疇,以發揮香港內聯外通的重要作用。
美國發動貿易戰,向所有貿易夥伴徵收所謂「對等關稅」,嚴重擾亂了全球貿易、投資市場和產業供應鏈。不過,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中國仍堅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堅持推動經濟全球化和自由貿易,更為全球發展提供穩定支撐。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和經貿中心,無可避免受到貿易戰的衝擊,但有危就有機,關鍵是社會各界要積極應變、主動求變,更充分地發揮本港「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發揮好「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角色,將貿易戰轉化為香港的發展機遇。事實上,自美國宣布所謂「對等關稅」措施以來,經民聯作為本港的工商專業政團,積極擔當業界與特區政府之間的溝通橋樑,曾提出應對全球關稅大戰的多項建議,推動特區政府迅速採取有效措施,助力香港化危為機。
首先,特區政府應撐企業,穩經濟,進一步加大對工商界的支持力度,特別是中小企。特區政府也應加強對香港出口信用保險局的支援,協助出口商應對動盪環境;同時進一步優化「中小企業市場推廣基金」及「BUD專項基金」,協助企業把握新興市場的發展空間;以及設立「電子商貿支援計劃」,協助港商拓展跨境電商業務。
其次,特區政府應堅守本港的自由港地位,進一步發揮內聯外通的優勢,一方面應保障貨物、資金和資訊等的自由便捷流動,同時應更加主動出擊,吸引海內外龍頭企業和品牌落戶香港,以香港作為區域總部、供應鏈管理、品牌發展、市場推廣和研發設計等基地,並運用本港專業服務「引進來,走出去」的豐富經驗,協助相關企業貫通內地和其他市場。同時,特區政府應調配資源,加快在「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和新興經濟合作夥伴設立綜合服務中心或經濟貿易辦事處,為中外企業搭橋牽線,協助業界開拓貨源及市場,突出香港作為國際商貿平台的角色。
此外,特區政府應強化國際金融中心競爭力,更積極吸納國際資金。貿易戰令全球金融市場持續動盪,香港應推出有力的政策措施,構建覆蓋人民幣、黃金、數字資產的多元化避險產品池,吸引全球的投資者以香港作為資產配置和財富管理的重要平台,包括優化上市和監管的規則,吸引具潛力的公司來港上市,特別是設法爭取有意從美國退市的中概股,優先選擇來港上市。有關方面也應加快開發創新金融產品,並吸引更多「一帶一路」沿線地區貿易商,利用香港的支付系統,進行人民幣貿易結算,以適應去美元化的貿易交付需求,鞏固和提升香港作為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中心以及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