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花是母親節的首選禮物,關稅加重美國人負擔。 劉正言 攝
●美國餐廳多用外國食材,母親節餐價上升。 劉正言 攝

香港文匯報訊(特約記者 劉正言)明日(5月11日)是母親節,美國消費者如常出外選購母親節禮物時,頓然發覺美國對全球進口產品徵收關稅,已經導致很多外國進口商品的價格提高5%至10%,甚至有部分禮品因關稅停止輸美而中斷供應。一些人為了節省開支,唯有選購美國土產物品作為禮物。

進口鮮花加價一成

母親節購物清單上幾乎所有熱門商品都提高了售價,增加大部分人的負擔。美國徵收關稅是物價上漲的主因,加上通脹率未大幅回落,消費者感到遭受兩面夾擊。亞拉巴馬大學伯明罕分校經濟學副教授梅多表示,商品價格取決於其來源地,美國有90%鮮花是進口,若然鮮花是來自墨西哥,它們可以受惠於美墨加貿易協議而獲豁免關稅,但美國從南美洲和歐洲輸入當中約80%鮮花,消費者便須負擔進口鮮花的關稅。很多消費者不知道美國銷售的鮮花大多是進口,直到選購時才發現一束鮮花加價10%。

對於一些消費者來說,紓緩關稅負擔的方法是縮減開支,他們盡可能精打細算減少母親節消費,縮小慶祝活動的範圍。在面對不肯定的前景下,普羅大眾經過格價後覺得選購美國本土生產的禮物最化算,最低限度可以避開關稅。他們指出壓力不僅源自實體禮物,即使是體驗式禮物(例如品酒、水療、按摩或旅行)也可能因關稅而提高收費,尤其是當它們涉及依賴外國供應鏈的進口商品或服務。經營禮品和花店的皮爾森表示生意愈來愈難做,自從美國推出關稅政策後,他已經第四次調整商品售價,並解釋關稅成本不能全部轉嫁給消費者,顧客負擔不來可能索性不購物,經營者唯有在權衡利弊後小心調整價格。

根據美國全國零售聯合會(NRF)發布的消費者調查顯示,美國今年母親節的消費總額預計為335億美元(約2,613億港元),低過2024年357億美元(約2,784億港元)。約84%的成年人將慶祝母親節,平均花費254美元(約1,981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