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林定國。(資料圖)

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政府一直致力推動調解的發展,倡導社會各界廣泛採用調解作為靈活且具有建設性的替代爭議解決方法。為此,律政司早於2009年推出「調解為先」承諾書運動,旨在鼓勵各界承諾先探索以調解解決爭議,若調解不成功,才考慮其他爭議解決方法,例如仲裁或訴訟。這份承諾書雖然不具法律約束力,但其精神意義深遠,對普及調解文化起了重要作用。

律政司司長林定國今日(9日)表示,今年是司法機構推動調解25周年,截至目前已有超過1000位來不同背景的承諾人簽署了承諾書。承諾人的背景多元化,不僅顯示調解文化已扎根在社會當中,也證明各界別對調解作為解決爭議首要選擇的廣泛認同,這樣的趨勢實在令人鼓舞。

林定國指出,今年2月6日起,有關在政府合約中加入調解條款的政策正式生效。加入調解條款表示政府和當事人同意在訴諸仲裁或訴訟前,先嘗試調解解決爭議。律政司期望透過以身作則,牽頭在政府合約中加入調解條款,鼓勵私營機構參考並在其合約中加入類似的條款,深化調解文化。另外,律政司亦將在今年度推出「社區調解先導計劃」,為物業管理人員提供調解培訓,增強其對調解作為替代爭議解決方式的理解,令其能及早介入社區糾紛。

調解是爭議解決的未來,而香港正是「調解之都」。有着濃厚的「以和為貴」的中華文化傳統,配合在調解領域的成熟發展,讓香港的調解服務在國際和本地層面都是以調解優先解決爭議的當然選擇。林定國透露,《關於建立國際調解院的公約》預計將於不久的將來簽署,而灣仔警署大樓改建為國際調解院總部的工程將於今年年中完成。國際調解院有望於今年年底或明年初正式投入運作,這標誌着香港在國際調解領域即將邁入新的里程碑。

責任編輯: 梁存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