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杜鵑花在中國被視為繁榮與幸福的象徵。」立夏前後的野生興安杜鵑花次第開放,17歲的俄羅斯姑娘尤利婭時隔一年又回到她在中國的家——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額爾古納市。這次,中國朋友崔鈺坤帶她在大興安嶺腹地賞了興安杜鵑。
呼倫貝爾地處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與俄羅斯和蒙古國毗鄰,是中國僅有的一座中俄蒙三國交界城市,邊境線長達1,733.32公里,擁有滿洲里、黑山頭等8個國家級口岸。
「我喜歡中國家庭中國朋友」
近日,來自俄羅斯的研學團近90人陸續抵達呼倫貝爾,開啟跨境研學之旅。這是今年以來第六批俄羅斯青少年打卡內蒙古。
17歲的俄羅斯姑娘尤利婭和崔鈺坤相識於2024年春天的「我在中國有個家」中俄主題研學活動。當時,51名俄羅斯青少年在額爾古納有了「家」。他們與中國家庭形成結對關係,隨時可以「回家看看」。「我喜歡中國,喜歡中國家庭,喜歡中國朋友。」尤利婭告訴記者,確定今年要來呼倫貝爾後,她與崔鈺坤敲定了自己饞了好久的中國菜——涮羊肉。
尤利婭說,每次來中國,她都能深深地感受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中華傳統待客之道。
俄青習書法感悟中華文脈
16歲的嘎麗娜首次來到內蒙古,臨摹一幅「福」字後,就喜歡上了中國書法。
書法老師劉墨收了這個徒弟,「很少遇到外國友人對書法一見鍾情。這麼小的年紀,寫起字來很專注,看來是真的喜歡。」
嘎麗娜說,這趟研學之旅讓她對未來規劃有了方向。「我想考中國的大學,學習中國文化。」
20台佩戴紅領巾的機器人化身「舞者」,隨着音樂翩翩起舞;人形機器人「夸父」用流利的俄語說出「歡迎來到中國」,並主動握手、擁抱……「這太神奇了!」參觀滿洲里人工智能科創教育研學實踐基地後,俄羅斯少年阿爾喬姆說。
無論是品中國菜感悟東方韵味,還是習書法感悟中華文脈,抑或是跟隨「中國智造」開啟科技之旅,越來越多俄羅斯青少年來到中國,了解中華文化,結交當地朋友。
呼倫貝爾市文化旅遊廣電局數據顯示,2024年,呼倫貝爾市累計吸引來自俄羅斯、蒙古國等國家超萬名青少年參與跨境研學活動;截至2025年3月底,該市已接待俄羅斯入境研學青少年4,650人次,預計全年接待俄羅斯入境研學人數超10,000人。 ●中新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