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凝哲 北京報道)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副局長叢林昨日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對於金融服務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民營企業,將發力點放在「一業一策」上,立足行業產業特點,提供有針對性的金融服務。在近年來民營企業表現亮眼的高新技術和新興產業領域,金融監管總局着力完善科技金融服務模式。首先是促進投融資結合,金融監管總局正在開展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的股權投資試點,支持投資科技創新企業,目前已經設立了74隻私募股權投資基金。
另外,在18個試點城市落地了科技企業併購貸款,支持科技企業暢通資本循環。其次是創新增信方式。推動建設知識產權金融生態綜合試驗區,優化知識產權的登記、評估、處置、補償等相關政策,助力知識產權質押融資。
出台支持科技創新擔保計劃
叢林介紹,金融監管部門與財政部門聯合出台了支持科技創新擔保計劃,為科技型、高新技術、專精特新等中小企業的貸款提供專項擔保。到今年一季度末,全國高新技術企業貸款餘額17.7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20%。在支持科技成果轉化方面,面向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開展了兩項保險補償試點,目前已經累計提供風險保障超過萬億元。
推普惠信貸授信盡職免責制度
金融監管總局還對小微企業制定了一系列差異化的監管政策。叢林表示,在資本監管方面,對小微企業貸款的風險資本權重給予八五折到七五折優惠;在不良容忍方面,將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不良率容忍度放寬至不高於各項貸款不良率3個百分點;在解決基層人員「不敢貸」問題方面,出台普惠信貸授信盡職免責制度。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民營企業貸款餘額76.07萬億元,同比增長7.41%,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35.3萬億元,同比增長12.5%。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