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知名愛國商人、遠東發展創辦人、「亞視之父」邱德根一生以自強不息、堅持愛國的精神書寫其商業傳奇故事。邱德根當年在港英政府打壓下,始終堅持愛國,早在國家改革開放初期便率先回到內地投資,成為支持國家發展的先驅者,又在香港致力弘揚中華文化,凝聚愛國心,在時代浪潮中詮釋了何為「商之大者」。
邱德根1925年在上海出世時,正值軍閥割據,全國四分五裂、民不聊生的年代。邱德根讀小學時,日本侵佔東三省,年少的他便已在左臂掛上寫着「抗日救國」白字的黑布。到了19歲,邱德根本着「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理念,一心想為國家、為人民做一番大事業,滿腔熱血向當地的報紙副刊投寫愛國文章,結果被捕入獄,飽受日軍憲兵隊的酷刑摧殘。
後來,邱德根來到香港發展打拚,在逐步創造其商業王國的同時,不忘弘揚中華文化。上世紀六十年代初,邱德根在香港創建荔園成為大眾化的遊樂場。至1979年,邱德根在荔園旁邊,以清明上河圖為藍本建成宋城。城中建築都是仿宋建築,商店、神廟、庭園等鱗次櫛比,城中經商者和賣藝者都是古裝打扮,現代人走進宋城,有如回到古代。
弘揚中華民族正氣
上世紀八十年代,邱德根接手亞洲電視,為香港市民乃至廣東珠三角的民眾提供多元化時事資訊及免費娛樂。在發展這些事業時,他總有一個目的,就是弘揚中華民族的正氣,以及把最優秀的中華文化展示在眾人眼前。正如在他執掌亞視期間所推出一系列的古裝武打片,都以此為宗旨,其中《大俠霍元甲》、《陳真》、《霍東閣》三部電視劇宣揚 「忠孝仁義」,一經播放後就立即轟動香港、內地、東南亞,而當中《大俠霍元甲》主題曲《萬里長城永不倒》的愛國旋律更響徹中華。
在國家改革開放初期,邱德根率先回到內地投資,成為支持國家發展的先驅者,包括有見國家的經濟改革是從工業開始,早於1979年至1980年就配合國家的發展進程,斥巨資1.5億元在深圳蛇口建三間大廠:一是遠東麵粉廠,二是康元餅乾廠,三是金錢牌飼料廠,對國家改革開放投下信心一票。
1983年,邱德根獲邀出任全國政協委員,成為最早期獲委任全國政協委員的港商之一,任期至2003年才結束,為期長達20年,為香港回歸祖國和長期繁榮穩定,作出重大貢獻。
港英打壓無阻愛國
不過,在香港尚未回歸祖國時,由於當年香港「話事」的還是港英政府,香港商人擔任政協委員不像今天的地位尊崇,不少商人還避之則吉,因為有「你愛中國,即是不愛英國」的說法,自然會受到港英政府排擠和打壓。邱德根曾在訪問中坦言,自己在《中英聯合聲明》簽署之前,曾因表達香港是中國人的地方,當然應該由中國人管治,而被港英政府高官捉去 「照肺」,而其生意之後諸事不順也與港英政府有關。
然而,邱德根始終堅持愛國,無畏打壓,一生心懷家國民族,辦學校、建醫院,扶貧賑災,致力行善,支持國家發展,其愛國愛港精神亦得以傳承。其後人秉持其訓誨,情繫祖國,至今成為了支持內地和香港發展和公益的重要力量之一。
邱德根的故事揭示了一個永恒的真理:真正的商業傳奇從不在財富榜上,而是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史冊中。當商業智慧加上家國情懷,資本便有了溫度;當個人事業融入民族大業,財富的價值才能夠化作永恒。
●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子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