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柏琿 新加坡亞洲數字經濟科學院院長

2025年初,中國人工智能初創公司推出的DeepSeek迅速走紅,不僅在蘋果應用商店中國區和美國區的免費App下載榜單中登頂,甚至一度超越OpenAI的ChatGPT,展現出強勁的市場競爭力。DeepSeek的成功引起廣泛關注,美國總統特朗普、OpenAI首席執行官等業內人士紛紛表態,承認其對AI行業帶來的衝擊。《紐約時報》更評價稱,DeepSeek能與ChatGPT相媲美,「僅此一點就已是一個里程碑。」

這一現象不僅彰顯了中國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進步,也再次凸顯了中美在人工智能領域加強合作的必要性。人工智能已成為全球科技變革的重要驅動力,中美作為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科技大國,在這一領域既有競爭,也有廣闊的合作空間。從人工智能訓練、治理到落地應用,中美合作不僅能夠推動技術創新,也將影響全球經濟與社會發展。

數據與創新交匯

人工智能的發展依賴於海量數據的訓練和優化。中國擁有14億人口,是世界上最大的單一語言數據資源庫之一,為大模型的訓練提供了豐富的語言數據。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早在2018年的報告中就指出,中國在科學出版物總數量上首次超越美國,成為全球領先的科學研究國家。這表明,中國在科研數據的生產和積累方面具有顯著優勢。與此同時,數據的價值不僅在於規模,更在於多樣性和質量。中美合作可以結合中國龐大的數據資源與美國的計算能力,推動人工智能訓練更加高效、精準。

在創新能力方面,中國的全球創新指數近年來穩步提升。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2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國排名全球第11位,並連續十年保持增長態勢。與此同時,美國在基礎科學研究、半導體製造以及高端人工智能模型開發方面依然佔據全球領先地位。兩國在人工智能訓練方面的合作,不僅能夠推動技術突破,也能激發創新思維的碰撞。例如,在量子計算與人工智能的結合、腦科學與人工智能的融合等前沿領域,中美合作能夠帶來更多技術突破,為全球科技發展開闢新的可能性。

倫理與安全的共同責任

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治理上的挑戰,涉及倫理、隱私和安全等關鍵問題。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可能加劇數據隱私洩露、算法偏見等問題,如果處理不當,可能會對社會穩定和人類福祉造成負面影響。作為全球科技領導者,中美兩國在人工智能倫理道德、法規制定方面肩負重要責任。通過合作,雙方可以共同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的負責任發展,制定符合全球利益的治理框架,確保人工智能的公平、公正、安全應用。

同時,人工智能的軍事化應用也成為全球關注的問題。隨着自動化武器系統、無人作戰系統的發展,人工智能技術的軍事化帶來了新的國際安全威脅。中美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合作不僅有助於推動技術進步,也應共同建立國際監管機制,確保人工智能技術不會被濫用於軍事衝突,避免新一輪軍備競賽的風險。雙方應在國際層面共同推動「人工智能向善」的理念,使人工智能成為維護和平、促進社會發展的工具,而非戰爭的催化劑。

科技與人文融合

人工智能的發展最終目的是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和生產力。中國在智慧城市、醫療健康、智能製造和教育培訓等領域的人工智能應用廣泛,為全球人工智能技術的落地提供了豐富的實踐經驗。美國在高端AI算法、半導體製造及雲計算等方面擁有優勢。中美合作將有助於推動人工智能技術更深入地應用於實際生產和社會治理,助力全球經濟增長。例如,在醫療領域,人工智能可以幫助醫生更早地診斷疾病,為患者提供精準治療方案;在教育領域,人工智能可以根據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提供定製化的學習路徑,促進教育公平。

此外,人工智能在製造業中的應用也至關重要。中國是全球製造業中心,擁有全球最完備的產業鏈,而人工智能在智能製造、工業機器人、供應鏈優化等方面的應用,可以大幅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產品質量。中美在這一領域的合作,將能夠結合美國的技術研發優勢和中國的製造業資源,加速製造業的智能化轉型,為全球製造業升級提供新動力,並創造更多高附加值的就業機會。

合作共贏 共創未來

人工智能時代既是競爭的時代,也是合作的時代。DeepSeek的成功不僅標誌着中國人工智能行業的崛起,也預示着全球AI產業進入競爭與合作並存的新時代。在這一背景下,中美合作不僅是科技發展的必然趨勢,更是全球社會進步的重要保障。通過加強合作,雙方可以最大化利用各自的數據資源和創新能力,共同制定人工智能倫理規範與安全治理框架,確保人工智能技術的可控、安全發展,並在製造業、醫療、教育等關鍵領域推動人工智能的落地應用,實現全球經濟的協同發展。

中美兩國應當在互信互利的基礎上,加強人工智能領域的合作,共同引領全球科技創新的未來。這不僅關乎科技的進步,更關乎人類的福祉。人工智能的發展應當造福全人類,為全球社會創造更加智慧、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