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莊程敏)4月以來關稅戰持續升溫,香港營商環境有轉差跡象。標普全球昨公布,4月份香港採購經理指數(PMI)按月持平報48.3,繼續處於去年7月以來最低數值,反映香港營商環境在過去3個月按月轉差。綜觀產出、新訂單、就業、供應商供貨時間、採購庫存在內的5大單項指數,皆對4月份PMI數值構成負面影響。

標普全球市場財智經濟學家Usamah Bhatti昨表示,數據顯示本港營商環境於2025年第二季初連續3個月轉差。由於新增訂單錄得去年7月以來的最大跌幅,產出隨之在3個月內第二度跌入緊縮區間。出口訂單跌幅加劇至3年以來最大,是整體需求減弱的原因之一。

調查顯示,出口訂單跌幅則為2022年4月以來最差。至於來自內地的訂單需求也持續偏弱,但跌幅已較3月收窄。私營企業在3個月內,第二度縮減生產。行業數據顯示,4月以批發及零售業的緊縮程度最為明顯。4月香港私營企業的悲觀情緒較上月強烈,業界看淡未來一年的經營前景,主要憂慮美國關稅影響及經濟疲弱,整體負面情緒為2020年10月以來最差。企業連續第3個月精簡人手、減少採購,並降低庫存水平,而業界對採購品的縮減,則進一步改善供應商的交付表現。

企業看淡前景減少採購

價格方面,整體投入成本於4月進一步上升,惟漲幅是今年來最小。在員工成本升幅有限下,受訪業界經常將原材料價格飆升列為採購成本向上的原因,繼而推高通脹。採購價格升幅已攀至4個月以來最大,但企業為支撐銷情,寧願連續兩個月減價,也不願將額外成本負擔轉嫁予客戶。

Usamah Bhatti指,受訪業者透露,經濟疲軟和美國關稅影響,造成產出量和訂單需求在4月同時走弱。調查報告覆蓋的前瞻指數也指出,目前的不安情緒至少會在近期持續。企業看淡後續一年的經營前景,悲觀情緒加深至4年半以來最強烈,於是在4月精簡人手、減少採購,並降低庫存水平。

大新金融集團首席經濟及策略師溫嘉煒表示,對於一些本地企業而言,中美關係還是比較大的影響因素,如果大家較快達成一些共識,至少暫時降低部分關稅,這樣本地的商界就可以安心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