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陳藝) 「無論你埋在哪裏,我都要祭奠你,讓你的靈魂找到慰藉……讓活着的人永遠銘記,永遠銘記……」5月6日下午,隨着公益主題曲《銘記》的唱響,《勿忘國恥、銘記英烈——弘揚抗戰精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主題教育講座在香港中文大學落下帷幕。是次活動由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中心舉辦,林真如研究助理教授主持、由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出資支持。並有香港黃埔軍校後代親友聯誼會會長林際平、秘書長等嘉賓共同出席。

主講人王偉,為著名抗日英烈楊傑之孫,自退休後,王偉帶領「銘記」項目團隊持續收集整理抗戰陣亡將士名錄32.15萬名、編輯《抗戰陣亡將士名錄》23冊、編輯單姓氏《抗戰陣亡將士名錄》85冊。在整理工作持續進行的4年多時間內,王偉還奔赴四方將抗戰公益講座開遍祖國大地。是次來到香港,正是王偉主講的抗戰主題系列講座的第222場。

被問到來香港的心情,王偉表示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能夠和香港的學生們面對面交流,並讓更多人知道真實的抗戰歷史、了解收集抗戰陣亡將士名錄的公益行動有非凡的意義。「現在雖然技術手段越來越先進,我們離真實的歷史卻好像越來越遠。」王偉指出,娛樂化快餐化的社會文化主導下,年輕一代對於抗戰歷史的了解有減弱的趨勢,如何結合新時代的實際情況讓更多年輕人走近歷史、銘記歷史是重大的責任。

在本次講座中,王偉不僅從史料出發就抗戰歷史進行了詳細解讀,還帶領在場學子從宏大視角中逐步走近一個個具體的抗戰陣亡將士。講座過半時,王偉更邀請現場學生上台手捧《抗戰陣亡將士名錄》將其中一個個具體的名字、簡介讀出,「這是一個重要的儀式,能夠讓學生們更真切地感受到歷史的份量。」

來自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本科二年級的呂婉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上台朗讀《抗戰陣亡將士名錄》的這種形式讓她第一次體會到曾經為國為民、拋頭顱、灑熱血的抗戰烈士們,都是如此具體的人。「之前了解到的都是很籠統的介紹,看到這麼具體的名錄還是第一次。」她說。

這也正是王偉的初心所在。在接受採訪時,王偉介紹道,四年來「銘記」項目團隊還通過開發網頁、小程序等技術手段探索提升社會各界對於抗戰歷史、抗戰英烈的認知和了解,讓英雄真正活在中國人心中,「我們要銘記歷史,弘揚抗戰精神,珍愛和平、共謀發展,團結一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繼續努力奮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