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周紹基)美國有議員不斷施壓,要求美國監管機構將當地上市的中概股除牌,港交所(0388)行政總裁陳翊庭在電視訪問中表示,目前有不少中概股表明有興趣來港上市。
事實上,觀乎今年新股市場回暖,特區政府早前曾預測,今年本港IPO集資規模約達170億至200億元(美元,下同)(折合約1,326億至1,560億港元),較去年有望增長54%至82%。除了將於短期內來港上市的寧德時代外,奇瑞汽車也尋求在港集資約15億元,加上螞蟻集團擬將螞蟻國際分拆,並在年內獨立上市,今年港股的IPO料將會有長足進步。
中概股回流青睞港股市場
貿易戰未見緩和,令金融市場波動,但亦有可能帶來機遇。隨着中概股在美國市場的上市受到歧視,陳翊庭透露,有中概股向她表明有意回流。而她近期與多個中概股的領導層會面,他們都表達了非常有興趣在港上市,特別是過去兩三年,他們看到一些中概股回流香港,並且獲納入「港股通」後,對有關公司交易額有較大提升。而她接觸過的企業都不約而同地表示他們相當看重港股市場這個吸引力。
逾150家企業已申在港上市
今年首季,香港新股市場排名仍未能重返全球三甲,然而陳翊庭認為,香港的IPO市場已見回暖跡象,現時已遞表排隊在港上市的企業已增至逾150家,除市值逾萬億元的寧德時代,亦有數家規模逾千億元。此外,她認為要衡量一個集資平台的深度時,亦要重視協助企業再融資的能力。今年截至目前為止,港股的再融資規模達到220億美元,IPO加上再融資的金額,是全球排名第二,僅次於美國市場。
至於一直有指中東企業十分有興趣來港上市,但遲遲未成事。
陳翊庭回應說,其實沒什麼特別障礙,始終香港與中東分屬兩個市場,以前也沒有相關經驗,但港交所已經做了很多前期工作。她透露,她在5月中會再次到訪中東,並將再跟沙特證交所合辦資本市場論壇,其間港交所亦會安排多場單對單會議,撮合企業及投資者。她稱,一旦有當地股份來港上市的消息,一定第一時間與市場分享。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年3月出席「亞洲科技變革峰會2025」時表示,資金是創科發展重要因素,香港在這方面具有優勢,提供全方位的融資選擇,從天使投資到創投、私募股權,以及透過新股上市協助企業籌集資金。去年香港新股集資額達110億元(折合約858億港元),全球排名第4位,今年受惠於科技行業的樂觀表現,及中央鼓勵內地龍頭企業來港上市,他預期今年新股集資額將達到170億元至200億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