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療耗材出口這條賽道上,中國製造正在憑藉「全品類、成體系」的產業鏈優勢,跑出自己的優勢。「美國加關稅後,我們的一些產品對美國客戶來說價格翻了一倍,但影響並沒想像中那麼大。」湖北潛江江赫醫用材料有限公司的業務經理李願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 即使在全球產業鏈重組、國際貿易摩擦頻發的背景下,「中國製造」依然具備不可替代的綜合優勢。
「這裏的產業鏈非常成熟,從原材料到生產,再到物流配送,一條龍供應鏈能大大降低成本。」李願說,以公司所在的湖北為例,當地早已形成了集紗布、繃帶、醫療包等於一體的產業集群,小企業在這樣的環境中也能擁有迅速反應、價格靈活的底氣。
「買得到、買得全、交得快」的能力,背後靠的是龐大且高效的製造系統。「我們也考慮過去非洲設廠,但最後還是放棄了。」 濟民健康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員何小姐坦言,「那邊產業鏈不完整、勞動力效率低,很多環節還要從中國採購。最後我們發現,最經濟高效的辦法,還是在國內集中生產、統一出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