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吳健怡)特區政府屋宇署為推動私人發展項目廣泛應用「建築信息模擬技術」(BIM),近年積極開發自動核查工具,減低人手核查和運算,便利審批圖則的工作。該署去年及今年先推出3項免費的BIM工具,透過自動化流程簡化繁瑣的人工計算,提升業界製圖與審批效率,更於國際競賽中斬獲大獎,顯示香港在智慧建築領域的創新實力。截至今年2月,已有25個私人項目採用BIM製圖及呈交圖則,屋宇署明年首季將推出樓宇間距評估工具,持續擴充工具庫,目標在2029年擴展至所有發展項目。

可自動核查 網頁免費下載

屋宇署2019年制定BIM指引後,2023年9月公布優化總樓面面積寬免機制,採用BIM是其中的特定標準,以符合資格獲得環保及適意設施總樓面面積寬免,並開發多個自動核查工具,可免費於該署網頁下載。

屋宇署高級屋宇測量師張家禮在訪問中介紹,去年3月推出「BIM面積核查工具」,就各項樓面面積及38項寬免項目進行計算,並自動核查相關條例和作業備考的規定,最終編製成數表,以計算出發展項目的地積比率及上蓋面積,供業界擬備圖則之用。

署方今年3月再推出「BIM消防安全工具」及「BIM衞生設備工具」,「BIM消防安全工具」可精準分析逃生路徑及耐火結構等;「BIM衞生設備工具」可辨識建築物內不同用途房間衞生設備的編配安排,計算並核查樓宇的衞生設備是否符合法例要求。

香港現以工務工程項目為先導推動BIM技術應用,2018年起要求顧問公司及承建商在預算3,000萬元或以上的工務工程項目使用BIM,另據發展局2023年發布的《採用建築資訊模擬(BIM)擬備和呈交建築圖則的路線圖》,政府考慮出售土地、批地及換地個案的地契中加入新條款,明年起要求1,000個或以上住宅單位的項目,以BIM呈交至少一般建築圖則及上蓋結構圖則。

私人項目方面,該署截至今年2月底已收到25個私人項目採用BIM製作及呈交圖則,例如有4幢宿舍項目,傳統樓面面積計算需時兩周,使用工具後僅需18分鐘,效率提升逾99%。這些工具更於去年「華山論BIM」比賽中奪得「最佳創新獎」及「應用程式編程介面/插件(API/Plugin)」組別金獎。

冀2027年強制要求電子方式交圖則

屋宇署助理署長茹澤生表示,署方去年中委託顧問研究,就私人界別全面採用BIM擬備及呈交圖則制定技術框架,業界普遍支持政策方向,但期望政府強化人員培訓、中小企支援及工具優化,顧問正整理意見及制定方案,今年第三季提出建議再作諮詢。

他表示,該署的自動核查工具仍在發展階段,業界需時認識和掌握該些工具運用,期望2027年可強制要求以電子方式呈交建築圖則,未來將BIM應用擴展至大型私人住宅發展項目,2029年擴展至所有發展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