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 專營疫苗接種服務的仁滙醫務集團上周疑似突然全線結業,以3,000元至上萬元預訂疫苗套餐的市民隨時血本無歸,特區政府上周五(2日)就仁滙醫務集團疑結業成立跨部門專責小組。截至昨日下午5時,海關和警方共接獲1,462宗相關舉報;消委會接獲658宗相關投訴;衞生署電話專線、電郵和 WhatsApp則合共接獲52宗查詢,當中27宗查詢與兒童疫苗相關、22宗查詢其他年齡組別的疫苗。
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委員陳凱欣昨日在電台節目上表示,市面上仍有不少預繳式疫苗、檢測計劃等,促請政府盡快檢視現行法例上有否出現規管漏洞。
她又透露,近日收到一宗位於涉及仁滙醫務集團的私家醫院求助個案指,醫院過去為仁滙的顧客化驗體檢樣本,但仁滙至今仍未清付40萬元的檢測費。
議員:預繳消費可免則免
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主席林哲玄在同一節目稱,現行《私營醫療機構條例》未有涵蓋規管部分醫療機構或體檢中心,希望政府釐清制度。他指出,若然醫療集團聘用醫生應診,必須受條例規管,但如只開設一間中心,聘請護士或受過訓練的人士為市民打針,是否需受規管仍有一定爭議,而且打針在香港是否屬於「醫療行為」仍未有定論。
對於醫療集團以「預繳式」模式推銷醫療產品,他質疑此類集團銷售醫療服務是否有醫生處方,建議市民對預繳式消費可免則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