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九條候鳥遷徙大通道中,東亞—澳大利西亞通道是過境鳥類數量最多的,特別是鶴類的聚集地,其中白鶴為極度瀕危物種。

太「挑食」 繁殖能力弱

白鶴為什麼極度瀕危呢?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吉林白城護飛隊隊長潘晟昱解釋,由於長途遷徙行為、獨特的飲食習慣,還有特殊的繁殖等規律,就是注定白鶴繁殖能力不強。「白鶴每年需往返飛行1萬公里,繁殖遷徙路徑長且繁殖能力弱,每年最多成活一隻幼鳥。過去,全球有三條白鶴遷徙通道,但因戰爭、自然環境變化、氣候變化和人類獵捕等因素,東部遷徙種群以外的兩條路線上的白鶴幾乎消失。目前,全球關愛候鳥的組織和個人正致力於保護這條遷徙通道上的白鶴。」

去年中俄聯合調查顯示,全球白鶴種群數量超過6,700隻,為目前監測到的白鶴種群總數量最高紀錄。此外,潘晟昱還分享了一個「冷知識」,造成白鶴瀕危還有一個原因是白鶴太「挑食」,「白鶴對食物很挑剔,吃食物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很少吃魚蝦,只有在繁殖期才吃一點魚、螺,但牠的遷徙路徑長,對體力和食物的尋找都是一種挑戰。此外,在遷徙期牠容易聚堆,如果這個地方發生化學污染或者禽流感等影響,對這個種群就有嚴重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