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據中新社報道,新台幣2日大幅升值,台灣產業界人士指,島內仰賴出口的機械、化工、紡織等產業將受到嚴重衝擊。
5月2日為台灣地區工作日。台北匯市當天早盤開出後,新台幣對美元匯率迅速升破32大關,最高時來到30.98。據台灣媒體報道,接近收盤時,台當局貨幣政策主管機構「出手」,匯率被拉回至31.064。
一天之內,1美元能兌換到的新台幣減少0.953元,新台幣升值幅度達3.07%,為1989年4月台灣實施浮動匯率機制以來的單日最大漲幅。台當局貨幣政策主管機構對此表示,波動主因是外資買超台股近430億元新台幣。
該機構稱「已適時進場調節」,但金融界普遍認為「調節力道微弱」。有金融界人士指出,台當局「曖昧不明」的態度有可能讓新台幣對美元匯率在下周升至30以內。
進入4月以來,美元走弱、新台幣走強趨勢明顯。截至5月2日,新台幣已連續五個工作日升值。「風傳媒」報道指,儘管台當局行政機構聲稱「美方並未要求新台幣升值」,但台北匯市仍掀起「賣匯風潮」,新台幣近期遭逢強大升值壓力。
《聯合報》專欄「新聞眼」認為,台當局貨幣政策主管機構過去針對新台幣對美元匯率是「阻升不阻貶」。隨着美方加大對台關稅壓力及提升自身外貿競爭力,新台幣勢必「被迫升值」。台灣尚未坐上關稅協商的談判桌,新台幣就已快速升值,這也導致台當局及島內產業界面臨「關稅VS匯率」的兩難境地。
出口企業遭遇高關稅高匯率夾擊
一位不具名的電子零組件廠商高管接受台媒採訪表示,當下,台灣的出口企業遭遇高關稅、高匯率夾擊,本就已生存困難的機械、化工、紡織等傳統產業更是首當其衝,獲利空間被進一步壓縮。該高管指,台當局應認真思考如何保護出口廠商。
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4月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下跌5.3個百分點至48.9%,結束連續兩個月擴張轉為收縮;未來展望指數則中斷連續三個月的擴張,下跌23.1個百分點至36.0%,創下新冠疫情以來的最大跌幅。有分析認為,面對未來不確定性,製造業廠商對前景擔憂從而變得保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