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自大連的遊客吳洪博通過人工智能規劃了一場精彩的山西深度遊。吳洪博是個武俠迷,一直對武俠小說裏常提起的「雁門關」心嚮往之。根據他的需求,AI給出了一份涵蓋雲岡石窟、應縣木塔、雁門關等熱門景點的7日旅行線路攻略,還推薦了一些小眾但極具特色的景點和當地美食。「它推薦的景點和線路都很符合我的口味,讓我對山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打造個性化旅遊體驗

「五一」假期,旅遊市場持續火爆。人們在享受旅行的同時,也對旅遊體驗提出了更高要求。隨着人工智能技術持續迭代,「賽博導遊」應運而生。「DeepSeek定製五天四夜山東旅遊攻略」「AI生成成都兩日旅遊攻略」等內容層出不窮。AI最大的亮點是通過智能算法,能夠依據遊客的個性化需求,快速生成定製化的旅行線路。行業分析師指出,2025年將成為AI導遊爆發元年。

提供實時導覽服務

在旅行過程中,AI還能為遊客提供實時導覽服務,為遊客詳細講解景點背後的歷史故事和文化內涵。來自河北的遊客劉喜雷在太原晉祠遊玩時,並沒有請人工導遊講解。劉喜雷說,當地推出AI伴遊助手,去哪個景點,通過定位可以實時講解,遊客還可以通過手機獲取景點的歷史文化信息和3D虛擬展示,增強遊覽體驗。傳統導遊的知識儲備受限,AI則可以整合海量的旅遊信息,同時,AI導遊還能實時獲取最新旅遊資訊,如景區門票價格變動、交通管制情況等,為遊客提供更為及時全面的信息。

隨着AI風席捲全國,各大景區也在加速「武裝」。近期,安徽黃山、江西廬山、重慶三峽龍脊等景區紛紛宣布接入DeepSeek大模型,在智能交互、場景服務、伴遊體驗等方面優化升級。旅遊平台馬蜂窩的「AI當地指路人」項目也將服務延伸至更廣維度。馬蜂窩目的地研究院院長孫雲蕾說,平台精選在地生活超過五年的居民訓練AI模型,如福建專區的「姜母鴨AI」能如數家珍般說出藏在巷子裏的老字號,貴州版「指路人」則精通辣味美食的隱藏吃法。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首都文化和旅遊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厲新建認為,AI技術既能滿足遊客對定製旅行的需求,又有助於景區精準提供匹配遊客需要的產品和服務,不僅提升了遊客的旅行效率和體驗感,也為文旅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未來,AI導遊有望與真人導遊相互補充,共同為遊客提供更加優質、個性化的旅遊服務。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