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六注資465億港元 分析料次季續強勢
關稅戰打散全球供應鏈及資金流,為免因美國總統特朗普「舉棋不定」招致更大損失,大量資金從美元資產分散並停泊在港,港元資產成資金避風港,加上北水大量流入、踏入股息派付期以及多隻大型IPO招股等因素,港元需求強勁。港匯於上周六(3日)凌晨升穿7.75,觸及強方兌換保證,香港金融管理局按照聯匯運作機制入市接錢,向市場注資逾465.39億港元,創自2004年以來最大單日入市紀錄,更是4年半以來首次入市,周三(7日)香港銀行體系總結餘將增至913.09億港元,市場預料未來一個月金管局仍會入市。
●香港文匯報記者 黎梓田
金管局發言人昨表示,港元在周六紐約交易時段觸發聯繫匯率機制下7.75港元兌1美元的「強方兌換保證」。金管局從市場買入美元、沽出總值465.39億的港元,銀行體系總結餘將於5月7日上升至913.09億港元。金管局解釋指,港匯近期偏強,主要是由於股票投資相關的港元需求有所增加,支持港元匯價。多隻區內貨幣近日兌美元升值,亦帶動港匯走強。對上一次觸發強方兌換保證是2020年10月28日。
投資者減持美元資產避險
近期港匯強勢早已引起市場人士關注,多家券商早已預期港元有機會短暫觸發強方兌換保證。臻享顧問董事總經理王良享向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有4個重要原因促使港元處於強勢。第一,特朗普關稅政策牽動美元資產的分散風險。香港或內地投資者可能減少持有美元資產,換成港元停泊香港。北水從今年年初亦不斷增持港股,令港元走強。第二,近來香港短期銀行同業拆息回升。如7天期香港銀行同業拆息(Hibor)從4月初的3.1厘回升至上周五(2日)的4.1厘。同時不排除有興趣參與本港IPO的外國投資者覺得利率偏高,不借港元而選取購買港元。第三,政府公布三月份香港出口達4,555億元,表現理想。出口商收入換成港元,部分出貨給香港的外商或內地商戶可能在中、美貿易戰未明朗時亦將資金轉成港元存於香港,提升港元需求;第四,香港上市中國企業有一部分在第二季度派發末期股息,增加港元需求。
王良享認為,金管局未來一段時間再接美元沽盤應該不會太多,今次接貨可能亦因為與五一假期內外匯市場流動性不太充足。畢竟美國6月減息機會因為就業市場未轉弱而下跌,除非大降息或重啟量寬,否則不會令港匯持續強勢。他預料未來一個月將有機會接200億至400億元左右。
銀行體系結餘升 拆息趨降
王良享又指出,美息高企,制約港息下降幅度,但銀行體系結餘上升,令短期拆息趨降。他預期香港銀行拆息原則上會跌,但跌幅會集中在很短期限,例如隔夜及7天期利率。由於香港短期利率下跌暫時與股、樓關係不大,反而股市與美國關稅與內地刺激政策關連性較高。樓市方面則有待消化存貨,但起碼會有短期支持作用。他又預期香港銀行港元貸存比亦下跌至15年低位的73.5,香港銀行有機會提供更多優惠,及繼續提供較低短期利率。
港股近月走強 資金續流入
另外,博威環球證券金融首席分析師聶振邦昨指出,美元兌港元於今年2月3日高見7.7956,繼而在2月12日高見7.79365,形成「雙頂」,之後漸見下行。參考港股大市成交金額約2月7日上破2,000億元,自2月3日起交投已逐步增加,證明是市場對港股後市向好信心增強,資金流入港股,令港匯走強。在美國宣布「對等關稅」前,4月3日港匯收報7.77795,較2月12日的7.79365,不足兩個月港元累升逾0.20%,期內除了3月26日(約1,998億元),每個交易日港股成交額均逾2,000億元,證明關稅戰陰霾之下,資金繼續流入港股。
他又指出,自4月3日起港匯急速走強,美匯則在4月3至21日不斷走弱,於4月23日起徘徊在98.9至100.3元之間靠穩,但較2月3日高位109.885,已累跌約一成,反映本身美元自2月初開始,跌勢已形成,4月初的「對等關稅」消息,只是加速美元下跌因素,就算沒有此消息,美元也應落到去年12月上旬的105水平,才見支持。
新股受捧 滬上阿姨凍資940億
聶振邦認為滬上阿姨(2589)的新股招股已於上周五(2日)截止認購,孖展超購逾3,400倍,凍資逾940億元,應是港匯強勢主因。目前已通過港交所聆訊的潛在新股有5隻,另見杭州六小龍之一的群核科技,以及大型A股寧德時代有望於第二季在港上市,反映港匯仍有走強空間,意味着金管局仍要接美元沽盤,預期於第二季完結,銀行體系結餘有望超過1,200億元。他又指出,港匯走強對香港股市及樓市有正面幫助,考慮到目前港匯走強屬短期資金帶動,相信股市比樓市受惠較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