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起:黃智華、陳書宇、麥浩堯、羅志永。 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蔡學怡)香港特區政府一直積極推動減廢回收措施,同時大力支持回收業界的可持續發展,包括於2020年成立低碳綠色科研基金,資助有助香港減碳和保護環境的科研項目。獲該基金資助的本地綠色創科企業盧米科技有限公司,致力於研發利用回收廢塑料升級再造高增值的聲學超材料技術,以廣泛應用於工地和市內的隔音裝置,以及生產類似耳機等聲學部件等。特區政府環境及生態局正在協助該企業在港設立廠房,將項目的科研成果轉化為產品。盧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陳書宇日前向傳媒表示,香港廠房最遲於明年落成,預期當生產線投入運作後,首年可處理約3,500公噸本地家居廢塑膠,後續每年處理量可倍增至約7,000公噸。

料明年落成 首年處理量約3500公噸

環保署助理署長(廢物管理)黃智華表示,隨着政府積極推動減廢回收措施,已成功扭轉廢物棄置量不斷上升的趨勢,都市固體廢物每日平均棄置量已由自2021年的平均每日11,358公噸,持續下降至去年平均每日10,510公噸。

環境及生態局正協助盧米科技在香港設立廠房以大量回收塑膠,再利用技術生產減噪產品,黃智華相信,長遠發展有助提高本地廢塑膠回收及升級再造能力。

促進港循環經濟發展

他解釋,聲學超材料技術可將回收廢塑料「轉廢為寶」,生產出高附加值產品,並期望透過在回收業界廣泛應用該技術,大力促進香港循環經濟的發展,同時令本港綠色科技產業升級,向世界說好香港的綠色故事。

盧米科技有限公司的技術是以研發把回收塑膠升級再造,轉化為可吸音的聲學超材料。該公司研發工程師麥浩堯介紹,聲學超材料的明顯優勢在較傳統材料輕、防水可清洗、防霉又耐用,且具有卓越的聲學效能,亦可針對性地應用於不同場景的防噪音產品設計中。

盧米科技於2023年獲基金資助超過330萬元展開為期兩年的研究項目。「研發團隊於兩年間進行了超過155組不同材料的實驗,期望研究成果可為香港回收業界帶來新的發展契機。」陳書宇強調,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當公司的生產線未來正式投入運作,並與業界進行緊密協作的情況下,將能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我們亦打算在整條生產線運作穩定成熟後,會繼續努力降低『綠在區區』處理回收廢料的成本至0元。」

因應《巴塞爾公約》的條款規管,陳書宇表示,相關技術應用將可協助本地回收業轉型,並產生新的價值產能。他認為,香港是目前全球聲學超材料產業化及大規模應用該材料的領先區域,加上港人整體環保意識較強,大大地降低了從回收廢物至升級材料過程中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