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王僖、蕭景源)主要經營成人和兒童各類疫苗接種服務的仁滙醫務集團疑似停業,昨日是非公眾假期但集團各分店仍重門深鎖,繼續有已預購疫苗套餐的客戶到場「摸門釘」,更蔓延至內地旅客也中招。有千里迢迢從廣州來港打針的旅客表示,當初因香港的針劑質量有保障才赴港預訂疫苗套餐,詎料遇上集團結業傳聞,徬徨無助,對香港醫療服務失去信心。海關、警方及消委會截至昨日收到共469宗求助。特區政府昨日宣布,保安局、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香港海關、警務處、衞生署及消費者委員會成立跨部門專責小組。

小紅書推銷疫苗計劃 內地客中招

昨晨,繼續有不少客戶到仁滙醫務集團旗下各間醫務中心打探最新消息,但位於尖沙咀和沙田的醫務中心一直烏燈黑火,無人開門。由於仁滙積極透過內地小紅書等平台推銷疫苗計劃服務,吸引眾多內地顧客,來自廣州的顧客陳小姐昨日「摸門釘」,她向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我預訂兩針,之前才打了一針,本來預約今日(昨日)來驗肝,已付200多元,完全沒有收到結業通知。我表妹也買了3,600元的疫苗計劃,也只打了一針,剩下(針劑)不知道怎麼辦。他們(仁滙)上月16日還透過群組回覆我們查詢,完全沒說要關門。」

陳小姐昨日在醫務中心外等了一個多小時才黯然離開,「沒開門,不知道怎麼辦?」陳小姐透露,當初是經保險經紀介紹預購仁滙的套餐,「該經紀和我丈夫是很好的朋友,2019年就介紹我們來這裏做體檢、打疫苗。現在他們關門,要去其他地方打針,會貴很多。現在心情很難受,很複雜,感覺被騙。」她表示,起初因為香港針劑有質量保障而幫襯,卻遇上結業疑雲,對來港接受醫療服務已失去信心。

來自廣州的Patrick昨晨專程來香港,準備接種第三針HPV疫苗,豈料慘食閉門羮,他頗為無奈:「我半個月前預約這針,我就預約今天,他們完全沒有通知我改期。疫苗一共三針,花3,000元,前面兩針都打了,還欠一針,都不知道怎麼辦。」

據了解,本地一眾苦主已分別成立了諸多苦主群,總人數接近二千人。其中一個有400多名苦主的群組,苦主們計劃集資向法院申請凍結仁滙的賬戶進行索償。亦有經信用卡付款的苦主,商討截數辦法,希望減少損失,有苦主指銀行處理需時,甚至最長可達數月時間。至於直接付現金,以及以電子支付等方式付款的苦主表示,只能透過小額錢債審裁處追討。

海關及消委會共收469宗求助

海關與警方,以及消委會截至昨日下午4時,分別接獲312宗舉報及157宗投訴,其中消委會收到的投訴涉及總金額逾100.6萬元,當中金額最高的個案涉及1.7萬元。另外,積金局表示,仁滙醫務集團未有為3名員工繳交去年11月至今年2月的強積金供款及附加費,涉及金額約11,800元,積金局已要求有關僱主立刻補交欠款,否則會入稟法院作民事申索。

衞生署:安排受影響兒童接種餘下疫苗

衞生署表示,非常關注事件,會向受影響的兒童按照「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的一貫安排,接種餘下所需的疫苗。如事件中有註冊醫生涉嫌違反專業操守,該署會將個案轉交醫委會跟進。與此同時,政府會在「基層醫療指南」、「疫苗資助計劃」和「長者醫療券計劃」下把有關私營醫療機構暫時除名。

分階段實施的《私營醫療機構條例》,目前只監管日間醫療中心、診所等,要求營辦人必須領有牌照或豁免書,若干犯條例,一經循公訴程序定罪,可處第6級罰款(10萬元)及監禁3年。但仁滙這類體檢及疫苗中心的「一般診所」最快今年底才納入《條例》監管。

立法會議員鄧家彪質疑集團的經營手法,「例如明知會結業,依然催促顧客購買預繳式服務,或預繳式消費,或者作出虛假陳述。甚至有個別人士將公司營運獲得的收益挪用個人使用,所謂夾帶私逃。」他又指,《私營醫療機構條例》實施得太緩慢,促請加快推行。至於身為母親的立法會議員陳家珮指出,預繳為嬰兒接種疫苗服務較少見,呼籲面對任何預繳式消費都要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