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董事總經理 程實

「積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塵以崇峻極。」在金融市場博弈的過程中,市場預期的暫態突變看似突然且主觀,實則源於長期的資訊累積與市場主體認知的持續調整。

預期變化的本質,是投資者對資產收益概率分布認知的系統性重構,這種由量變到質變的演化背後隱含着深刻的數理邏輯,是投資者對收益分布函數的重新感知與重新定位。2024年以來,中國資產估值的再度提升,正是這一機制的生動詮釋。

資訊長期積累促預期轉變

首先,預期突變的本質是投資者對資產收益概率分布的系統性重構。這並非簡單的收益線性預測,而是在長期資訊積累達到某一臨界閾值後,投資者對資產收益的整體概率特徵進行了重新認知與再評估。只有當新資訊的量級、頻率和持續性達到足夠水平,投資者群體的主觀預期才會系統性地發生轉變,從而導致市場價格體系出現明顯的波動。其次,國內外因素的共振進一步放大了預期突變的非線性特徵。2025年以來,國內外貨幣政策的同頻共振,有效緩解了全球經濟下行的壓力,顯著提升了市場信心與投資意願。資本、技術、人才與資訊等要素流動順暢是預期轉變得以高效實現的關鍵支撐。此外,市場主體結構的變化也進一步放大了本輪預期重構的效應。同時,中東等海外資本積極入場,通過股債市場的互聯互通機制(如債券通、滬深港通),顯著強化了要素流動效率,提升了預期調整和資產重估過程的順暢性。

我們判斷,在基準情形下,投資者對中國資產預期的轉變是由微小資訊長期積累並逐步消化後引起的系統性變化。這種「積微成著」的演進模式,意味着市場看似突然的變化往往早已在投資者持續觀察、資訊處理和認知調整中醞釀成熟。未來,隨着政策引導與市場自律的有效協同,以及對外部衝擊尾部風險的主動防範,投資者的預期結構將更趨穩定,市場整體將呈現更加良性和持續的增長態勢。 (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