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 取消強積金對沖於昨日起實施,在新機制下,特區政府會向僱主提供為期25年、總額超過330億元的資助,分擔僱主遣散費或長期服務金轉制後部分的支出。特區政府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取消強積金對沖,期望僱主以更完善制度保障僱員安全和權益。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相信該筆資助夠用,但如有需要會再追加撥款,重申僱主在改制後幾年內裁員不會取得更多資助或好處。
勞工及福利局昨日在社交平台發文,孫玉菡在立法會議員黃國和郭偉强陪同下,探訪深水埗一間酒樓,並體驗洗碗工作,並且與前線員工交流,了解他們行業面對的困難和如何改善工作環境。
孫玉菡表示,現屆政府不斷提升勞工保障,已向立法會提出修訂連續性合約規定,以及繼續提升職安健水平,在平衡勞資雙方利益的前提下,改善僱員的福利和保障。
指貿然解僱員工沒有好處
對於特區政府預留330億元分擔僱主遣散費等支出,孫玉菡接受電台訪問時表示相信資金夠用,「這330億元是一個精算數字,最終要多少要25年後才知道,但假設真的不止330億元,政府是會追加撥款的。(會封頂嗎?)我們不會在金額上封頂,因為對僱主來說,大家要清楚政府的資助的辦法,這個辦法已通過立法會的程序,說得清清楚楚,這方面政府會信守承諾。」
政府資助僱主的比例會隨時間逐漸減少,有聲音擔心在取消強積金對沖的頭數年,政府的高比例資助會成為僱主解僱員工的誘因,孫玉菡強調這樣做僱主得不到好處,「無論是6年到(期)要轉人,這是一筆費用,或是強制把他變成兩個3年,其實對僱主的費用是一樣的,資助額最終都是按政府比例計算,他沒有多少好處。香港一直以來絕大多數情況下,勞動市場偏緊,想找勞工是難的,找到好夥計是不容易的,所以香港僱主通常希望保留好同事幫忙,這是第一點,不會貿然解僱同事。」
孫玉菡強調,政府會在政策推行初期繼續解說,位於觀塘的「援沖易」辦公室已正式開放,向僱主僱員提供支援服務。
議員憂勞資增爭拗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黃國表示,取消強積金對沖對僱員的最大幫助是讓僱員退休時,避免長期服務金或遣散費被對沖,但他留意到有些低收入人士本身無須供款,只有僱主作出的強制性供款。
他說,過往政府曾建議為低收入僱員代供強積金,這是精準扶貧政策,估計可以讓30萬僱員受惠。
勞聯立法會議員林振昇亦認為,過往由於可以把強積金對沖,僱主不用自掏腰包出錢支付長服金或遣散費,但日後僱主要「真金白銀」拿錢出來支付,但他擔心在政府資助計劃完結後,僱主可能會以各種理由,即時解僱員工,不向僱員支付長期服務金,而僱員又不同意,因而產生爭拗,需要交由勞工處或勞資審裁處解決。
勞聯副主席、勞工顧問委員會僱員代表譚金蓮指出,有些僱主和僱員可能仍未理解或不知道機制無追溯期,即是說在機制生效前、相關的長期服務金或遣散費仍可被對沖。
她呼籲僱主,不要急於「炒人」,因為政府有資助計劃協助,並希望強積金機制持續改善,例如降低行政費,以及引入競爭等。
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會長郭志華表示,政府的資助計劃首3年資助額較多,企業可在這段時間作好準備,不少已與銀行或強積金公司商討透過額外供款,儲錢以應付未來需支付長服金或遣散費。
他預期企業的經營成本短期可能增加2%至3%、甚至6%,惟業界已表明不會因此解僱現有員工,因為員工是公司的財富,不會輕易把對方辭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