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兆基生前以教育為火種,燃亮無數青年的人生,改寫他們的命運、幫他們完成夢想,更在他們心中埋下報效國家、回饋社會的種子。「李兆基博士紀念展─和光同塵」第四章「潤物無聲」的展板中,展出多封受李兆基資助學生的來信,這些信件跨越數十年,有些已經泛黃,但文字裏卻保存着穿越時空的感恩與不願辜負。有學生在李兆基資助下於內地求學見識祖國日新月異的發展,表示會以李兆基為榜樣,為社會、祖國作貢獻。
寫信時正在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三年級就讀的羅彩瑚在信件中附上了自己充滿陽光笑容的照片,展現出青春洋溢的積極狀態。她在信中感謝李兆基的資助,讓她和其他獎學金獲得者可以見識祖國發展、開闊眼界,「希望不負期望,未來為國家在國際舞台上出一分力。」
感恩四叔善心 誓為社會作貢獻
蘇可蔚在信件中坦言自己出身普通家庭,雖然父母努力工作,但送子女出外留學仍是遙不可及的事,感謝李兆基設立的獎學金令她可以在牛津大學完成學業。父親在她畢業的那天語帶激動地說:「我的女兒竟然畢業於牛津大學,這是我做夢也沒有想過的,現在我的人生已無憾了!」蘇可蔚感謝李兆基給她改變人生的寶貴機會,「您的恩情我會一直記住,我希望在自己的崗位服侍他人,提拔後輩,以作為對您的報答。」
「那年仲夏改寫了我的一生,賦予我追尋知識與夢想的機會。李博士對我的知遇之恩、再造之恩、永世難忘。」岑中天的信件分享了自己的全家福,向李博士匯報自己的近況,「當日在您面前戰戰兢兢的學子,現在已成為一對小孩的父親。我會繼續在李博士給我的基礎上貢獻社會,並積極行善,將這份善心傳遞下去。」
2005年被北京大學錄取的李燕霞,當年曾向李兆基寫信,感謝李兆基的資助,減少了家人的不少負擔,讓她可以安心讀書,「我承諾在未來四年的大學學習生活中,必定盡己所能、全面發展,秉承李兆基中學的精神,不負眾望,爭取好成績!」
2003獎學金得主吳宇欣在2006年畢業之際向李兆基寫信表達感恩之情,「今天,我順利畢業,完成了大學學位課程。未來的日子,我希望利用二十年來所學的知識去貢獻社會。」
一封封手寫書信靜置在展覽廳的玻璃櫃中,靜靜訴說着施恩與感謝的故事,當年的受助者,今日逐漸長成為播種者、奉獻者、回饋者,他們正在社會的各個崗位上,傳遞着李兆基的善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