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與學生在紀念花園向李兆基獻花致意。香港文匯報記者郭木又 攝

一代愛國商人、恒基集團創辦人李兆基(四叔)今年3月安詳辭世,積閏享壽100歲,其愛國愛港、服務社會的高尚品德更是為後世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香港政商界和教育界人士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讚揚四叔是「實業興港、奉獻報國」的榜樣,其愛國情懷將永垂青史,值得世人學習與傳揚。他們強調,真正的商業價值,也和做人的價值一樣,都是與家國命運緊密相連,絕不會在關鍵節點上陽奉陰違。那些試圖在時代洪流中「走鋼線」的人,即便能一時積累到財富,但終將會在歷史的浪潮中褪色而被淘汰。 ●香港文匯報記者 康敬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黃英豪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感慨地表示,日前他參加李兆基先生的公祭時,再次追憶起四叔一生以港為家、以國為本的興業及奮鬥歷程,深深感受到這位老一輩創業者濃厚的愛國愛港情懷。

「過去有許多機會能聆聽四叔的教導,深知他一直關心國家的發展。」黃英豪表示,早在國家改革開放之初,四叔掌舵的企業集團,已開始到內地投資發展房地產等多個領域,至今旗下業務遍布全國多個城市,尤其難能可貴的是,無論經歷什麼風雨及波折,四叔依然是初心不改,持續以高質量的發展項目,助力國家現代化建設。

同時,四叔深明國家要繼續繁榮進步,培育有用人才是關鍵。因此,他早於1982年就與商界好友成立「香港培華教育基金會」,捐出巨款資助、主辦及協辦的內地教育項目超過750個,特別是協助國家培訓了數以十萬計的公務員人才。

捐贈上億善款 奉獻報國典範

在內地遇到重大的自然災難,四叔都主動捐贈數千萬乃至上億的善款,其慈善之舉及深厚的家國情懷,均在社會上廣為稱頌並成為香港工商界和普羅市民眼中實業興港、奉獻報國的新一代典範。「計利當計天下利 求名應求萬世名。」黃英豪說,這句古語可概括形容李老先生的一生,其「實業興港、奉獻報國」的精神非常值得大家學習及發揚光大。

一生愛國愛港 將家國責任扛在肩頭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黃冰芬表示,李兆基一生愛國愛港、服務社會的實踐擲地有聲,廣受傳頌。他以商業智慧打造企業版圖的同時,始終將家國責任扛在肩頭——改革開放初期即北上布局,為國家現代化添磚加瓦;深耕公益領域,通過教育扶貧、捐建校舍、支持醫療養老等舉措,讓發展成果惠及萬千民眾;香港社會面臨挑戰時,他捐地抗疫、助力青年安居,以實際行動守護城市根基。

「四叔是用一生來證明『真正的商業價值從來都與家國命運緊密相連的真諦』,而這份貫穿商業與公益、聯通內地與香港的擔當,讓他身後政商各界齊聚致哀的場景,成為對赤子之心的最佳註腳。」黃冰芬認為,商業版圖的擴張本無可厚非,但個別商界人物在時代浪潮中卻選擇了不同的方向。

「有的人在關鍵節點對國家戰略陽奉陰違,表面享受着內地發展紅利,卻在涉及國家核心利益的問題上態度曖昧;有的人將資本力量凌駕於社會公義之上,在市場規則與政策導向中尋找所謂『灰色空間』,甚至試圖以資本影響力干擾公共事務。」黃冰芬直言,這些行為看似精明,實則背離了企業應有的社會責任——當商業行為脫離家國情懷的錨點,即便能一時積累財富,也終將在歷史坐標系中失去分量。「那些試圖在時代洪流中『走鋼線』的人,終將在浪潮中褪色。」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島各界社會服務基金會創會主席蔡毅向香港文匯報分享道,雖未與四叔有過直接接觸,但知道四叔為祖國、為香港所作的貢獻,家國情重,一生踐行愛國愛港的責任使命,對行業發展、民生關懷更是不遺餘力,參與的公益項目不勝枚舉,令人敬佩。

國際局勢不穩 要堅持誠實穩重

蔡毅常在社區服務中見到恒基旗下的義工團隊,「港島聯曾與恒基旗下的義工隊有接觸合作,他們經常會開展關懷弱勢群體的活動。」蔡毅提到,他相信這與四叔熱心公益、慷慨為善的精神是分不開的,並希望更多人能傳承四叔的高尚情操,為國家發展、香港繁榮出一分力。

城市大學協理學務副校長張澤松昨日參觀「李兆基博士紀念展」後向香港文匯報分享道,多年前就接觸到四叔的家人,無論從教育還是商業的角度都很尊敬四叔一家,感謝四叔對社會發展的巨大貢獻。

「四叔很重視教育,更是全情投入與教育相關的公益事業,所參與的公益項目基本遍布內地各個省份,也把他愛國愛港的精神傳播到了不同的地方。」張澤松表示,四叔不只是捐資建校,更支持並培養了很多優秀的教育人才,把老師培養好,就可以培養更多學生,四叔通過教育促進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這是一項很長期的工作,但福澤深遠。

身為教育工作者,張澤松感到四叔生平事跡給予自己做人做事上很大啟發,「現在大家面對國際局勢不穩定,個人更要做到誠實穩重,也需要堅持,多思考,作長期的規劃,以應對未來的機遇和挑戰。四叔90歲還在工作,這種堅持,也是港人引以為傲的獅子山精神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