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表示形成良好的營商環境,就能吸引更多外資。圖為4月16日,在第137屆廣交會摩托車展區,境外採購商(左二)和參展商(右二)握手交流。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 據新華社報道,細讀民營經濟促進法,平等對待、公平競爭、同等保護、共同發展的原則貫穿於各個章節,依法鼓勵、支持、引導民營經濟發展的指向明確。

「針對民營經濟發展中面臨的公平競爭、投資融資、科技創新、服務保障、權益保護這些外部因素,以及民營經濟自身發展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充分吸收改革成果和實踐經驗,有針對性地細化、完善相關制度措施,並與有關法律作好銜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經濟法室主任楊合慶說,公平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民營經濟促進法將「公平競爭」列在總則之後,單獨成章。民營經濟促進法堅持平等對待、公平競爭、同等保護、共同發展的原則,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依法保障民營經濟組織與其他各類經濟組織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市場機會和發展權利。

全球科技創新進入密集活躍期,產業化進程加快,前沿科技集中湧現,人民群眾個性化、多元化需求不斷升級,有利於民營企業開闢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新動能新優勢。

 建暢通有效政企溝通機制

國家發展改革委民營經濟發展局副局長劉民介紹,民營經濟促進法第四章專題圍繞科技創新作出系列規定,包括支持科技創新研究,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發揮數據、標準、服務賦能作用,支持新技術應用和科技成果轉化,強調人才隊伍保障和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奇安信科技集團董事長齊向東表示,民營經濟促進法通過促進投資融資、支持科技創新雙輪驅動,為科技型民營企業破解發展瓶頸提供了制度性方案;以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為基礎,負面清單制度為抓手,強調建立暢通有效的政企溝通機制,讓包括民營經濟在內的各種所有制經濟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擁有更多市場空間和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