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神舟十九號航天員安全順利出艙。 新華社
●載人空間站第八批空間科學實驗樣品4月30日晚間在北京舉行交接儀式。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供圖

三位航天員健康出艙:「我們必將邁向更深遠的太空!」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凝哲 北京報道)「太空出差」半年的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平安返回地球家園,90後「天宮新力量」圓滿完成任務。4月30日13點08分,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着陸場成功着陸。經現場醫監醫保人員確認,航天員蔡旭哲、宋令東、王浩澤身體狀態良好,隨後他們乘機抵達北京進入恢復期。三位航天員重回祖國懷抱,他們激動而自豪地說:「鮮艷的中國紅,是太空中最亮的色彩!」「為祖國出征太空,我是幸福的;腳踏實地的感覺,也是幸福的。」「我們必將邁向更深遠的太空!」

神舟十九號原定4月29日返回,由於東風着陸場氣象條件不滿足任務要求,返回任務推遲到4月30日。不過,這一突發事件並沒有影響任務的順利實施,神十九返回艙的精準着陸可謂打中「十環」靶心。

航天員健康狀態良好

4月30日4時,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成功分離。分離前,神十九乘組在地面人員的配合下,完成了空間站組合體狀態設置、實驗數據整理下傳、留軌物資清理轉運等撤離前各項工作,與神二十乘組完成了工作交接和在軌工作經驗交流。航天員蔡旭哲、宋令東、王浩澤踏上回家之旅。

神舟十九號返回採取「快速返回方案」。4月30日12點17分,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通過地面測控站發出返回指令,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軌道艙與返回艙成功分離。之後,飛船返回制動發動機點火,返回艙與推進艙分離,返回艙成功着陸,擔負搜救回收任務的搜救分隊及時發現目標並抵達着陸現場。返回艙艙門打開後,醫監醫保人員確認航天員身體健康。

多次綜合演練做好搜救

由於返回時間變化,這是神舟飛船首次降落在東風着陸場東區。據中新社報道,東風着陸場分為東、西兩區,總面積超過1.3萬平方公里。西區為硬戈壁地形,地勢平坦開闊,更利於地面車輛快速通行,是搜救行動的主要通道區域,此前神舟十二號至神舟十八號飛船都選在西區着陸。而東區以軟戈壁為主,地形條件相對複雜,會對直升機降落和地面車輛通行構成一定挑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毛永軍表示,着陸場搜救力量前期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綜合演練,「無論飛船落在東區還是西區,我們都有信心、有能力完成好這次搜救回收任務。」

14時02分,神舟十九號航天員蔡旭哲、宋令東、王浩澤全部安全順利出艙,健康狀態良好。至此,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的太空之旅圓滿結束,航天員蔡旭哲重返「天宮」的圓夢征程完美收官,成為目前在艙外執行任務次數最多的中國航天員。兩名「90後」航天員宋令東、王浩澤的首飛之旅圓滿完成。「龍馬乘組」精彩的183天太空之旅,給中國空間站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那抹中國紅是最亮的色彩」

「空間站艙壁外面的那抹鮮艷的中國紅,是太空中最亮的色彩」,率先出艙的神十九乘組指令長蔡旭哲說,此次任務,我帶着兩名「90後」,乘組一心、天地一體,圓滿完成祖國和人民交付的任務。這是蔡旭哲第二次「摘星」歸來。首次飛天時,他作為神舟十四號乘組一員,親歷了中國航天員首次「太空會師」的歷史性時刻。此次任務中,蔡旭哲又刷新了中國航天員出艙次數紀錄。

「腳踏實地的感覺是幸福的」

隨後出艙的宋令東激動地向人們揮手致意。回到地球,宋令東連說3個自豪來表達自己的心情。神舟十九號乘組共完成了3次出艙,創造了航天員單次出艙活動時長世界紀錄,宋令東也成為中國首名進行出艙活動的「90後」航天員。他直言,「為祖國出征太空,我是幸福的,腳踏實地的感覺也是幸福的。」

作為中國首位女航天飛行工程師,王浩澤出艙後表示,在天上飛行的180多天,既是一場磨礪,也是一場修行。經過這次任務,自己有信心有能力完成好更多更具挑戰性的任務。

此次任務,王浩澤實現了「從造火箭到坐火箭」的身份轉變。她直言,「在空間站裏,每當我望向星空,我都深深堅信,中國航天人一定會越走越遠,我們必將邁向更加深遠的太空。」

此時此刻,神舟二十號乘組已接過「太空接力棒」,繼續在星辰大海中探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