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處南中國海珠江口重要位置,三面環海的香港在海洋生物研究中具相當的優勢。邱建文分享道,根據文獻記載,早在十九世紀,已經有很多外籍人士在香港採集海洋生物標本進行探究,加上本港地理環境方便,很多時當天就可以完成出海作業,而水域面積雖然不大,但「小而精」環境非常多樣化,且近年政府及科研基金對生物多樣性研究的資助正在增加,令香港成為探索海洋生態的寶地之一。
邱建文坦言,香港作為地少人多的城市,人口密集下大量生活污水排放,有可能對海洋生物的生存環境帶來挑戰,但隨着社會對環保愈見重視,過去多年,香港的工業污染和生活污水均有明顯改善,對海洋保育是很好的消息。
全球暖化衝擊港海洋生態
全球暖化同樣衝擊香港的海洋生態環境,邱建文以其經常研究的珊瑚為例,指香港屬亞熱帶地區,水溫相對較低,過去未見有珊瑚白化問題,但近年來周邊海域水溫升高,開始發現珊瑚白化現象。
他解釋,珊瑚對環境極為敏感,常受人類活動及極端天氣影響,其絢麗外表主要來自其體內的藻類,但在氣候或環境變化下,珊瑚會將體內的蟲黃藻排出,露出白色的珊瑚骨骼,這就是所謂的珊瑚白化。如果白化持續過久,珊瑚將會死亡。海水溫度升高、海洋酸化、頻繁的風暴,以及人類活動如潛水員的踐踏或船隻丟下的長錨,亦會加劇珊瑚的生存壓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