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敦敬

香港文匯報訊 金管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31日,香港的貨幣供應量M3錄得19.0946萬億港元,對比去年同期的17.5948萬億港元,按年增長8.52%。祥益地產總裁汪敦敬多年來提倡「M3定律」,認為2009年之後對房地產市場具有最大影響力的因素其實是急升的資金量,他昨日指出,隨着M3上升,相信樓市亦會同步上升。

貨幣供應量M3是指整個經濟體系內的貨幣總量,包括市民持有的紙幣及硬幣,再加上銀行存款和可轉讓存款證。其中,銀行存款佔M3絕大部分(94.15%)。汪敦敬昨日指出 ,近年樓價升幅往往也是以M3增加比例同步向上。在通脹下,「太多的貨幣追逐有限的貨物」,從而使該貨物價格上漲。因此,長遠影響樓價最大的因素是貨幣供應量M3,為樓市的長遠結構性提供一個基礎。

反映龐大潛在購買力

此外,貨幣供應量亦可反映潛在購買力和資金的流動。他表示,過去多年,環球各國出現不同的QE,縱使期間會出現緊縮政策,但環球資金總是日益增加,其中美國更是多輪實行QE。就目前的趨勢而言,香港總體M3的表現長遠在圖表上形成了上升通道。因此有理由相信,香港資產市場仍然是面對資金泛濫的局面。

他指,回望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當時M3是2.81萬億港元水平。截至最新數據,反映M3已增長了579.52%。再看看同期的樓價增長,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的私人住宅售價指數,在1997年高位去到172.9點的水平,最新的樓價指數是284.2點,得出樓價增長是64.37%,因此可說香港樓價在過去二十多年裏的上升步伐是沒有失控的。

另外,他提到,香港擁有價值約3.22萬億港元的外匯儲備資產總額,相當於香港流通貨幣約5倍多,或港元貨幣供應M3約37%。豐厚的外匯儲備對香港貨幣制度亦起着穩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