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大學一連兩日於大埔校園舉行「中華武術與文化研討會」。(文匯報記者萬霜靈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楊盈盈)香港教育大學由4月29日起一連兩日舉行「中華武術與文化研討會」,透過系列活動推動武術教育和武術文化傳承,促進學術研究和武術文化交流,並為武術從業者、愛好者、教育工作者提供跨文化交流平台 。中華武術與文化研討會義務顧問劉覺真表示,今年9月將在教大設立一個包含詠春和中華武術的學分制課程供學生修讀。課程佔三個學分,他希望課程能幫助未來教師將武術傳承給下一代。

活動邀請到《九龍城寨之圍城》的團隊出席。(文匯報記者萬霜靈攝)

研討會首日活動包括武術表演、主題演講、座談、會議及多場工作坊,由世界冠軍及教大「新六藝」課程導師陳穗津、劉徐徐傳授太極與八段錦,並由資深教練劉覺真主持詠春體驗班。教大文化與創意藝術學系教授洪強則運用擴增實境(AR)裝置,帶來嶄新太極學習體驗。

活動今日進入第二天,於香港金像獎奪得9項大獎的「九龍城寨之圍城」製作團隊,包括導演鄭保瑞、監製莊澄及演員張文傑、伍允龍等,分享功夫電影製作心得。鄭保瑞表示,電影的核心理念是在實境中完成拍攝,甚至要在狹窄的巷弄中呈現高難度的動作場景,這增加了拍攝難度,也讓影片更具臨場感。

談到AI與虛擬拍攝技術,莊澄指這將革新電影製作,但無論科技如何進步,真實的武術動作仍然是功夫電影的靈魂,「只有真實的動作才能讓觀眾感受到血脈賁張的情感衝擊,科技只是輔助,而非替代。」影片重現了已被清拆的九龍城寨,從破損的磚牆到街頭塵土,場景的每個細節都力求真實,「我的家人首次觀影時說,電影中的城寨比真實的城寨還要美。」

主演張文傑坦言,高強度訓練及長時間拍攝極為艱辛,有一場戲就連續拍攝了24小時,結束後筋疲力盡。他認為功夫電影要將真實的武術與電影藝術相結合,通過特效和剪輯來放大動作的力量感和視覺衝擊。

教大校長李子建表示,通過中國武術推廣中華文化,將其融入校園教育,讓學生從中學習尊重、欣賞與傳承的精神,「教育本身包括德、智、體、群、美;而體育、武術與中華文化息息相關。」

出席活動的保良局朱敬文中學中四學生李展航接受文匯報記者訪問時表示,對詠春很感興趣,這次活動讓他感受到詠春的獨特魅力,尤其是「以柔克剛」的理念,「他們用柔和的方式進行對抗,比如透過黐手的技巧,化解對方的招式同時防禦。」讓他對詠春的技法與精神有了更深的體會。

責任編輯: 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