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大學海洋科學系講座教授錢培元
「蛟龍」號採集深海樣品(部分)

海洋作為全人類共同財富,其永續發展與生態保育的平衡至關重要,更需要透過國際深入協作面對全球海洋治理挑戰。然而在美國掀起的國際爭端下,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日單方面宣布擴大國際水域的深海採礦行為,對海洋生態環境帶來重大威脅。由「蛟龍」號執行科學考察的聯合國「海洋十年」國際合作大科學計劃航次研討會昨日在香港舉行,計劃國際指導委員會副主席、香港科技大學海洋科學系講座教授錢培元形容,是次國際航次實踐「海洋命運共同體」理念,逾600份珍貴的生物樣本,大幅補充人類對深海生物多樣性的認知。對美國肆意推動深海採礦、以一己之私損害海洋的做法,他批評此舉不單破壞既有國際秩序,更可能引致很多具珍貴價值的海洋物種滅絕,無視人類應有的道德責任。●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陸雅楠 圖:香港文匯報記者 涂穴

由中國發起、獲納入聯合國「海洋十年」國際合作的「數字化深海典型生境」大科學計劃,共牽頭39個國家及地區、64家科研機構參與,計劃去年8月啟動第一個國際聯合科考航次,組織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乘「深海一號」科考船和「蛟龍」號潛水器考察西太平洋臨近馬里亞納海溝的海山,以研究深海山脈的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環境,成功收集了逾600份珍貴的生物樣本。

向世界展現中國科學家胸襟

在該次西太平洋航次中,香港於組織聯繫國際科學家協作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有份牽頭計劃的港科大,昨日聯合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香港科學館等機構,舉行航次科研進展研討會,讓參與的本港、內地及海外科學家通過科普講座、知識競賽、標本展覽等,分享航次樣品的最新研究進展和發現,展示深海科考成果和重要性。

錢培元在研討會期間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形容,國家領航西太平洋國際航次,具有三重示範意義:首先向全世界證實中國科學家具備組織國際前沿科考的能力和胸襟;其次展現數據樣本全球共享的開放態度;更重要的是實踐「海洋命運共同體」理念,幫助無法承擔昂貴的深海科技研發成本的發展中國家,爭取海洋權益,以及保障海洋管理的公平、公正和透明,維護國際秩序,展示了勇於承擔的大國風範。

錢培元介紹,經回程後的分析整理,參與國際航次的科學家共採集逾600份生物樣本,保守估計含至少十多個全新物種,可大幅提升人類對深海生物多樣性的認知,補充過往的空白。

他特別提到,深海生物的高壓、低溫、無光等極端環境適應機制具有重要科研價值,例如某些蛋白質可幫助深海生物抗凍,為醫療及生物科技發展提供新思路,而深海生物資源如海泥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已應用於護膚品等商業領域,充分證明其巨大的商業價值。

被問及香港在海洋科研的角色,錢培元表示,香港位處南海門戶,周邊海域蘊藏豐富天然氣和可燃冰等資源,具有獨特區位優勢,惟目前參與國家深海研究的科學家為數不多,希望特區政府能做好資源投放,善用地理與人才優勢,讓香港能把握國家深海戰略發展機遇,更多地參與國家級海洋研究項目。

談到特朗普近日試圖繞過《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藉行政令單方面向企業發放在國際水域採礦的許可證,劍指深海礦產資源,招致全球多個國家反對,錢培元強調說:「深海貴金屬和生物資源雖然珍貴,但必須審慎評估對生態環境帶來的風險。」

美霸權恐導致海洋物種滅絕

他批評美方繞過國際海底管理局批准的做法破壞國際秩序,而不負責任的開採行為更可能導致珍貴的海洋物種滅絕,無視發展時應承擔的道德責任。

中國大洋事務管理局副局長唐冬梅在研討會開幕致辭時表示,國際現時對深海的認識極其缺少,期望通過不斷的交流和研究,深化人類社會對深海的認知之餘,更幫助國家提供在深海領域的國際影響力。當前國際形勢複雜,近日美國單方面宣布擴大深海採礦的行為,「這意味兩方談判將深刻影響全球深海的發展和布局,也將重塑全球海洋的新秩序。」

接下來,中國大洋事務管理局將從數字化和深海典型生境升級兩個方向,着力推動大科學計劃實施,為國際社會提供更多公共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