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次活動不僅匯聚國際專家,更吸引眾多對深海懷有好奇心的香港年輕學子參與。仁濟醫院第二中學中三學生張舒婷在會後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說,通過與科研人員交流,她深入了解到國家深海科技發展的現況。她希望未來可投身海洋環境保護工作,為國家海洋事業貢獻力量。
學校參與了香港中文大學的「育養珊瑚校園計劃」,不僅讓他們在平常學習中了解珊瑚與共生藻的有趣關係和當中隱藏的海洋生態,也學到白化珊瑚的相關知識,及海洋保育的重要性,讓她對海洋生態產生濃厚興趣。
珊瑚取名「哪吒」有趣
「專家解答了我關於海洋污染的提問,讓我更清楚人類活動對海洋的影響。我們對國家深海科技方面的提升,不再是聽不懂的狀態,而是逐漸有一個概念。」她興奮地描述研討會展示的各種珊瑚標本:「講者展示的珊瑚有些形態奇特卻格外美麗,有取名『哪吒』的珊瑚就非常有趣,現場能看到這麼多真實的深海珊瑚標本,太興奮了。」
同校的陳鵬宇同學就對深海資源開發深感興趣,「會上有學者提到,海底沉積物多源自火山灰,這讓我意識到深海採礦必須謹慎評估地質影響。」
他對「蛟龍」號的尖端設備,如高清攝像系統、機械臂採樣工具和生物篩選技術,以及樣本保存方法都充滿好奇。展望未來,陳鵬宇希望在確保不對珍貴的海洋生態造成損害的前提下,參與深海資源開發,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商業應用。
●香港文匯報記者 陸雅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