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照顧首批香港大熊貓至牠們頤養天年,再到迎接大熊貓幼崽的誕生,在周而復始的護理員生涯中,讓胡綺琪感受到生命的可貴與職業的神聖。

陪伴佳佳多年 早已視為家人

已故大熊貓佳佳在海洋公園因受到良好照顧,2015年獲健力士世界認證為「最長壽圈養大熊貓」(不分性別),但最終因患有多種老年疾病,諸如高血壓、白內障等,於2016年逝世,享年38歲,讓多年陪伴在旁的胡綺琪十分難過,「牠是我接觸的第一隻大熊貓,長期相處,早已在不知不覺中將佳佳視為家人。」

直至盈盈去年誕下「家姐」和「細佬」,海洋公園瀰漫喜慶氛圍,「盈盈未滿兩歲入住海洋公園開始,就由我照顧見證其成長、生育,無疑是珍貴的經歷。」她表示,每段照顧大熊貓的見聞,都讓她收穫滿滿,也讓她更加熱愛這份工作,坦言年長熊貓逝世、新生命誕生,讓她對生命的真諦有更深刻的理解。

「求職時候,園方正好在招聘大熊貓護理員,因此我有幸成為護理員。」她一直非常喜歡動物,亦將動物護理員當成自己的理想工作,因此求學期間已經修讀動物學,並在其他動物診所中積累一定的工作經驗。

學歷背景無限制 需極大耐心愛心

她表示,要成為熊貓護理員,並沒有學歷背景的限制,大部分人是入職後才開始學習照顧大熊貓的知識,但需要有極大的耐心和愛心,因為人類和動物語言不通,相互建立信任關係,需要漫長時間的積累。

她指出,海洋公園「亞洲動物天地」中的大熊貓、小熊貓、小爪水獺等動物,其健康及生活均有逾十人團隊負責,強調護理員工作是一項團隊任務,因此除要與動物保持良好的關係外,團隊之間的良好配合亦十分關鍵。

新入職者需要跟隨資深護理員學習基礎護理知識,包括食物的準備和環境清潔等,熟悉基本工作流程後,新入職者仍需要修讀動物訓練相關課程,通常從入職到能夠獨立完成護理工作,約需要經歷一年時間,但在此之前,新入職者就可以協助資深護理員開展工作。

●香港文匯報記者 朱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