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區政府民青局局長麥美娟(右二)、馬會主席利子厚(左二)、馬會副主席廖長江(右一)及馬會行政總裁應家柏(左一)擔任主禮嘉賓,在「香港賽馬會社群日」公布青年發展計劃。
●青年各具天賦才華,多加提攜,可為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曼聯名宿約基(Dwight Yorke)早前來港到訪「賽馬會學界足球發展計劃」的夥伴學校,與足球校隊學生切磋球技。
●社工龍志浩。
●為推廣「FiNet世代計劃」,馬會於2024年香港書展製作童書,並利用書展的互動環節,深入淺出地向孩童講述理財觀念。
●馬會義工隊不時組織活動,促進族裔共融。

即使起跑線落後於人,急起直追,絕對有機會後發先至。青年發展及扶貧,是馬會慈善重點策略範疇之一,馬會本月公布多項支援青年發展的計劃,目標培育青年人具備多元才能,成為對未來滿懷希望的新生代,為社會發展貢獻力量。成長路上給你輕輕扶,社工龍志浩是其中一名「受惠人」。

龍志浩早前接受馬會刊物《駿步人生》訪問,分享當年在中學文憑試成績不理想,對未來感到迷惘,終日在街上流連;機緣巧合,他參加了「賽馬會鼓掌·創你程計劃」(CLAP@JC),慢慢改變了以前缺乏責任心、做事愛理不理,甚至經常遲到、缺席的陋習。

他說,在CLAP@JC學到的東西,非常實用,包括應用了CV360®(一個填寫個人經驗後,能生成展現個人價值、態度丶技能和知識履歷的平台)作為履歷應徵社工。他現於CLAP@JC擔任社工,從受助人化身助人的角色,幫助經歷相近的青年探索人生路向。

馬會撥捐14億元 推五項青年計劃

馬會通過主導策劃及支持多個項目,培育年輕一代成為積極公民。為慶祝馬會成立140周年,馬會今年四月於「香港賽馬會社群日」宣布,透過其慈善信託基金審批撥捐14億港元支持五項青年發展計劃,它們包括:由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和青年發展委員會推出經優化的「民青局賽馬會青年生涯規劃計劃」,鼓勵成功獲資助機構及及其合作學校應用「賽馬會鼓掌·創你程計劃」(CLAP@JC)的重點內容,例如香港生涯發展自評基準©、CV360®及青年生涯發展能力評估工具等;由民青局牽頭、馬會出資改造「青年廣場」部分地方,開闢全新互動空間,並預留部分空間設立視頻工作室,供青年拍攝短片宣揚青年好故事;支持營地優化工程,為市民尤其青年,提供獨特的休閒和教育體驗,提升戶外學習成效,促進全面身心發展;推出支持青年向上流計劃,並為初入職場的青年提供「專業實習生」計劃,增強社會流動性。至於賽馬會「摰伴行」基金,則為18歲以下經歷喪親而面對成長挑戰的兒童和青少年提供喪親支援服務、制定個人化成長發展計劃,並提供資助。

走入社區 提倡正向人生

除了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的工作,馬會透過不同項目,走進社區,為青少年人帶來正面改變。其中,馬會與曼聯於2012年成為社區足球合作夥伴,推出「賽馬會青少年足球發展計劃」,包括多個不同項目,希望透過足球運動促進青少年的體能、心智及社交能力發展,並為社會帶來正面影響;計劃現時更透過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款予東華三院,協助籌辦活動。項目之一「賽馬會學界足球發展計劃」,讓參與計劃的學校教師和校隊教練得到專業的教練培訓,表現優異的中、小學老師及教練更有機會到訪英國曼徹斯特,跟曼聯團隊及當地社區足球教練進行交流。有關項目現已擴展至大專和幼稚園。

至於計劃下的「賽馬會青少年足球領袖計劃」,開放予15至19歲的青少年參與,讓他們體驗成長,蛻變為新一代領袖;表現優異的學員更有機會前往曼徹斯特進行交流及參與社區活動。

馬會相信,及早進行預防教育,有助引導兒童和青少年發展正向人生,並培養他們負責任的態度,辨別並遠離成癮行為。為此,馬會與非政府機構合作,自2023/24學年起,為中小學生分別設計了「FiNet世代計劃」和「正向童心計劃」,介紹理財、媒體素養、情緒及社交管理等知識。同時,透過專業訓練及講座,為教師及家長提供指引,協助學童正確使用網絡和財政規劃。

另外,馬會義工隊歷年支援不少青少年發展計劃,例如在「ACE·2 Connect」青年社適及生涯發展體驗計劃,馬會義工與自閉症青年一對一同行,從中發掘他們的潛能;在「Beyond Race超越種族界限」,促進不同族裔的和諧、平等及共融,並推動社區人士對多元文化的接納和尊重。

明日棟樑,需要社會提攜;輕輕一扶,力量可以無限大。

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