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區政府計劃制定劏房的出租制度,有序地推出簡樸房規管制度,為劏房戶的居住環境訂立最低標準,預計今年內完成立法。民建聯深水埗支部與「告別劏房行動」在3月份完成問卷調查,以了解劏房戶對落實相關措施的意見。結果顯示,接近80%劏房戶認同透過設立劏房居住環境的最低標準,可以改善他們的居住環境,最多租戶關注是可以盡快上樓及提升居所防火安全。他們又提出多項政策倡議,包括推出臨時安置計劃、持續營運過渡性房屋、鼓勵業主盡早完成租賃通知登記等。 ●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子龍
民建聯深水埗支部與「告別劏房行動」在今年1月至2月初,即政府為簡樸房規管制度進行諮詢時,已在地區舉行過居民諮詢會,與租戶、業主及劏房代理人等會晤,聽取他們意見,其後已向政府提交意見書,並在3月完成一份問卷調查。
建議設臨時安置計劃
「告別劏房行動」召集人、立法會議員鄭泳舜表示,落實這項政策,是改善劏房環境的重要里程碑及轉捩點。明白過程並不容易,外界對此政策執行細節有不同的考慮及擔憂,但今次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劏房住戶是認同為劏房設下居住最低標準的制度,是可以改善他們的生活環境。
他認為,政策有效執行仍取決於多方面努力,包括政府要制訂好租戶安置計劃,也要劏房業主或代理人配合,故此,昨日提出的倡議,面向租戶,建議設立臨時安置計劃;針對業主則要推出「早鳥計劃」等,吸引他們盡早為其劏房登記及認證。
深水埗區議員陳龍傑指出,他們在這段期間多次接觸劏房住戶及業主,並拜訪過願意改動劏房的業主及其單位,大家普遍贊同政策的大方向。
陳龍傑說,較多業主特別是年長業主擔心裝修費用開支較大,應付不了,租戶則擔心租金難免會上升。所以,他們建議政府推出的支援措施,同時要顧及租戶與業主的需要,包括參考市建局過去樓宇復修及家居維修貸款計劃申請資格,考慮為合資格長者業主提供免息貸款的支援。
民建聯提出多項政策倡議,包括在過渡性房屋加設新類別的申請資格,讓因實施登記期或寛限期期間,被迫離開現有居所的住戶可獲得安置;選定一些合適地點,持續營運過渡性房屋,以社會房屋模式運作,以支援有住屋困難的合資格住戶;同時應加強宣傳與執法,讓業主盡早完成租賃通知登記,或勸喻業主必須盡早訂立書面租約,否則不符簡樸房登記資格;在登記期一年之內,在前半年內完成登記的業主,其後寬限期內的認證費,可獲減免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