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黃子龍)長和集團擬向美資財團出售巴拿馬運河港口等資產,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前日作出最新表態,市監總局發言人強調:「交易各方不得採取任何方式規避審查,未獲批准前,不得實施集中,否則將承擔法律責任。」多名香港法律界人士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認為,國家根據《反壟斷法》對有關交易作出審查,絕對合情合理,法律基礎穩健。這是為了確保交易不會對國家帶來經濟與潛在軍事風險。他們指出,在現時中美角力背景下,中國企業更應強化國家利益至上的責任意識,以國家安全與長遠發展為根本考量,避免因短期商業利益損害國家主權與經濟安全。
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法學教授傅健慈表示,中國依法對市場交易行為進行反壟斷審查,是嚴格遵循《反壟斷法》賦予的法定職責,其程序符合國際通行的監管標準。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始終秉持多邊主義原則,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核心理念,通過制度性審查維護國際貿易的公平競爭環境,在保障國家安全與發展利益的同時,展現出負責任大國的政策定力與法治精神,將內地法治與國際規則相銜接,捍衛了市場經濟秩序,也為全球貿易體系穩定提供了制度保障。
傅健慈指出,自特朗普上台後,美方變本加厲推行所謂的「美國優先」政策,頻頻以單邊關稅戰、所謂貿易「制裁」等霸凌手段破壞多邊貿易規則。其政策制定呈現霸權主義特徵,一方面通過朝令夕改的關稅政策製造市場恐慌,另一方面以長臂管轄取代國際協商機制,嚴重侵害全球供應鏈穩定性,引發國際社會對規則體系的信任危機的同時,更因推高國內通脹導致民生壓力激增,最終形成反噬自身發展的惡性循環。
決不能向美「遞刀」損兩地繁榮穩定
「在此背景下,中國企業更應強化國家利益至上的責任意識。」傅健慈說,對於涉及關鍵基礎設施或戰略資源的跨境交易,需以國家安全與長遠發展為根本考量,避免因短期商業利益損害國家主權與經濟安全。香港企業作為國家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應共同維護國家整體利益,鞏固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制度根基,以實際行動抵制任何可能危害國家安全的商業行為,共同築牢抵禦外部風險的戰略屏障,決不能銷售港口等重要資源到美國財團,向美國「遞刀」,最終傷害到國家和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
「中國夢智庫」主席、執業大律師丁煌表示,港口基礎設施對全球貨物流動起到至關重要的意義。中國已成為120多個國家及地區的最大貿易夥伴,因此必須確保長和港口的新運營商不會做任何危及我國作為主要海上貿易國地位的事情。因此,國家根據《反壟斷法》對有關交易作出審查,確保交易不會帶來經濟與潛在軍事風險,絕對合情合理,法律基礎穩健,以及有必要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