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英、陳國基等政商翹楚為李兆基扶靈。恒基供圖
●四叔家屬昨日兩度見傳媒,在團體公祭開始前,四叔兩子三女以及兒媳婦、女婿一齊現身。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儀式上有人懷念四叔,不捨拭淚。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四叔墨寶「上善若水 自然無為」被印在紀念小冊子首頁。 香港文匯報記者北山彥 攝

恒基兆業地產集團創辦人、愛國商人李兆基(四叔)上月辭世,積閏享壽100歲,昨日上午在香港殯儀館舉行團體公祭和大殮,其家屬已擇吉日將靈柩運返回原籍順德大良安葬,魂歸故里。大殮以佛教儀式進行,10名政商界翹楚扶靈,包括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副主任尹宗華,立法會主席梁君彥,行會召集人葉劉淑儀,新地資深董事郭炳江,東亞銀行執行主席李國寶,恒基副主席林高演和港大校長張翔。●香港文匯報記者 康敬

從前日開始,喪禮一直伴隨着時緩時急的初夏雨水,彷彿天公也在流淚揮別這位愛國商人及慈祥老人。昨日上午9時至11時為團體公祭,其間更是下起瓢潑大雨,直到開始舉行大殮的時刻,大雨才漸漸停歇。約莫到了正午,香港殯儀館室內進行大殮,中午12時30分辭靈,此時,室外陽光撒滿大地,似是四叔在與人間作別,正如靈堂正中橫匾上所寫的「上昇佛國」,留下的是愛與善,浩氣長存。

李家誠:感謝市民對父愛戴

四叔家屬昨日兩度見傳媒,在團體公祭開始前,四叔的兩子三女以及兒媳婦、女婿一齊現身;另外,儀式完成送別賓客後,四叔兩名兒子李家傑和李家誠再次見傳媒。李家傑表示,感謝各界的關心,已經擇吉日將父親的靈柩送回原籍廣東順德大良安葬,由於是私人送別,不會公開進行。李家誠則表示,全家人都很不捨得父親,父親積閏享壽一百歲,當時全家人都陪在身邊,父親走得很安詳,很感謝市民對父親的愛戴。

四叔廣結善緣,昨日為他作最後送別的政商及教育等各界人士絡繹不絕,包括中央港澳辦一局局長王振民,香港殯儀館對面特設的大型帳篷悼念區亦迎來一批批到場致祭的市民。

四叔的墨寶「上善若水 自然無為」被印在《永遠懷念李兆基博士》的紀念小冊子首頁,由此讓後人揭開他的傳奇一生。在事業上,四叔曾說:「從商要以人為本,達至服務人群及賺取盈利的雙贏局面。」他將集團旗下上市公司總市值由30多億元,增值至一度逾4,700億元,為股東創造巨大效益,並同時為社會帶來巨大貢獻,集團成就四叔厥功至偉,四叔也曾被評選為「亞洲首富」。

在慈善公益上,四叔更是不遺餘力,其主要慈善項目幾乎遍布內地各個省份。其中,四叔最關心教育,深信培育人才、授人以漁,受益的不僅是年輕學子,更可惠及其家庭,惠及整個社會,貢獻國家。

據紀念冊上資料,早在1981年四叔率團訪京之後,即連同友好成立香港培華教育基金,為國家培養人才。迄今基金主辦和協辦的培訓教育項目超過770個,接受培訓的人數超過125萬人次。

以身作教 為善最樂

「我以自身的經歷及事跡向大家說明,無非是想大家明白所謂『為善最樂』,做慈善幫到人,就會快樂,多謝各位。」這是四叔曾在香港大學所作的一段講話,這個視頻片段出現在這兩天悼念現場大會循環播放的紀念李博士生平的約15分鐘影片內,畫面中,四叔向台下鞠躬,轉身走出鏡頭,有關四叔的畫面就到此為止,紀念影片亦到了結尾。

而紀念冊的結尾也寫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四叔也曾真誠寄語年輕一代,時勢永遠是製造英雄的平台,不同時代,有不同環境,提供不同機會,培養不同人才。四叔留給世人最重要的遺產,是一片真誠的愛國情懷,以及作育英才的慈善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