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賣點餐令現代都市人足不出戶已能享用各式各樣的美食,但舌尖上的方便,代價是金錢。外賣叫餐消費者除了要付運費外,不少菜式的標價其實比客人到店內堂食貴,而且部分差價極大。香港文匯報記者隨機對比7間餐廳的堂食與外賣價格,發現餐廳的數碼平台外賣價比堂食價最多貴四成,老顧客在平台點餐就要小心,不能以既有的認知,假設慣點的菜式售價。
香港文匯報記者隨機抽查7間出售中西美食的餐廳進行比較,發現外賣、堂食同價非必然,兩者差價介乎3%至42%。不過鴻福堂的產品及一間薄餅店的意大利辣肉腸薄餅,兩者售價相同。以連鎖快餐店大家樂為例,一哥焗豬扒飯堂食單點價為49元,熱飲外加7元,但平台不提供單點,只售包含熱飲的套餐外賣,售價72元,若堂食自製該套餐,平台價仍貴29%。
「抽佣和營銷成本影響最終定價」
在灣仔經營粵菜館的輝哥向香港文匯報記者透露,外賣平台沒有上架費,其主要收入來自佣金和廣告費。佣金即是向餐廳收取的服務費,通常不低於單價的30%,具體比例因餐廳規模、平台政策而異。平台另一個收入來源是廣告,餐廳可自行決定是否向平台支付額外費用以提高曝光率,金額從每季度1,000元至2,000元不等,「表面上價格由餐廳自己定,但平台的抽佣和營銷成本,直接影響最終定價。」輝哥解釋。
他透露,外賣平台上不同餐廳的加價幅度差異,主要與餐廳的經營模式有關。連鎖餐廳憑藉規模優勢,在食材採購和物流方面享有較低成本,能夠承受平台較高的佣金抽成;相反,小型獨立餐廳往往需要大幅提高外賣價格維持基本利潤。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