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悅丰分享指,香港常見的斑蝶種類包括紫斑蝶、青斑蝶、虎斑蝶、金斑蝶等,每種斑蝶的度冬或遷徙模式均可能各有不同。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在淺水灣捕獲的大絹斑蝶,貼紙寫有日文字。 受訪者供圖

港大團隊淺水灣覓罕見大絹斑蝶 證4個月前日本標放

「蝴蝶夢中家萬里,子規枝上月三更。」(崔塗《春夕》)古代詩人在夢中化蝶遙託思鄉之情,卻因夜鳥對月悲啼而驚醒。事實上,蝶影翩翩飛舞穿梭數千公里遷徙,絕對不只是一場夢,而是當今人類對大自然實實在在的科學探索,亦記載這小小物種窮盡大半生精力的一場生命之旅。去年12月21日香港大學領導的「香港斑蝶研究」團隊,在淺水灣發現了本港罕見的大絹斑蝶,成功確認牠在4個月前曾在日本福島被標放最終飛抵香港,打破全球大絹斑蝶已知的最長移動距離。此外,牠更是研究團隊標放逾1.5萬隻斑蝶中唯一一隻大絹斑蝶,是名副其實的萬中唯一,成為港日生態科研的特殊聯繫,更可望豐富團隊對香港以至華南地區斑蝶遷徙習性的認識,為進一步保育蝴蝶生態出一分力。 ●香港文匯報記者 姜嘉軒

摩天大廈林立的香港,雖然是知名的石屎森林,但獨特的地理和氣候環境帶來生物多樣性,加上卓越科研水平,成為生態研究的寶地。其中港大的「香港斑蝶研究」過去3年多合共標放約1.5萬隻斑蝶,並積極動員香港公眾參與其中,透過收集分析斑蝶聚集與遷徙的資訊支援保育工作,近期更因發現了「世一」大絹斑蝶 (Parantica sita)而廣受關注。

親手網捕這隻「日本旅客」的團隊成員、港大生物科學學院博士後研究員凌悅丰近日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細說今次千里蝶緣的科學故事……

日研究員印標記 「在這個世界尋獲你」

2024年8月18日,一隻位於日本福島的大絹斑蝶,在兩名研究人員手上獲得印有當天日期的標記。帶着這份被他人賦予、自身卻渾然不覺的一點期許,這隻大絹斑蝶在本能的驅使下,為着自身和後代朝着西南方向展開大遷徙。人類並不知道牠在旅程中確實經歷了什麼,只知其翅膀下的景色漸漸從陸地變成海洋,眼前晝夜不斷交替。直至一個陽光普照的下午,這隻蝴蝶再次落入研究人員的手中,為那本應不為人知、飛越超過3,000公里的越洋壯舉,寫下歷史一頁。

「淺水灣是我們團隊恒常會觀察的地點之一,12月21日我們如常地到那邊一個指定地點進行觀察,過程間我看到一隻很大的斑蝶在半空飛行。仔細一看,發現是大絹斑蝶,礙於捕網不夠長,於是先用數碼相機拍照,看看牠身上有否水筆標記。」凌悅丰解釋,日本多年來均有從事標放大絹斑蝶的工作,而他們絕大部分的標記方式,均是以水筆在蝴蝶翅膀上寫字,「於是我第一時間放大相片查看,但沒有發現任何水筆痕跡。」

或許,上天都不願這項歷史紀錄就此埋沒。這隻大絹斑蝶後來徐徐低飛,讓凌悅丰有機會進行網捕,才發現其左邊翅膀下貼有一張白色貼紙,上面寫有日文字,以及日期8月18日,他說:「我是大約下午2時40分捕捉到牠的,於是就知道香港再發現有大絹斑蝶從日本遠道而來,都幾開心和興奮。」然而,這張小貼紙的訊息也就僅此為止,想要真正確認這隻大絹斑蝶是否開創歷史,還需研究人員溯流從源,核實其來歷。

飛逾3000公里 破最長移動距離

「這張日本貼紙並沒有提供聯絡方法,於是我們只能通過各種網絡嘗試查探。事實上,在日本標放的大絹斑蝶,過往較多會在台灣捉到。」憑着這點線索,香港斑蝶研究團隊成員、港大博士研究生Emily JONES聯絡上台灣一個標放蝴蝶組織,再經由他們順利聯繫到標放該隻大絹斑蝶的日本蝴蝶標放人員——清水正良與瀧澤宏樹,確認這隻大絹斑蝶最少生存了124天,飛越超過3,000公里,打破了2011年另一隻大絹斑蝶歷時82天飛越2,423公里的紀錄。

大絹斑蝶壽命一般有數個月長,基於標放研究的原則,在記錄該隻大絹斑蝶的資料後,凌悅丰已將其放歸野外,讓牠繼續踏上其充滿堅毅又帶些巧合的生命之旅。至於香港究竟是牠們的遷徙目的地,還是僅作為中途站,目前仍是一個謎,尚待有心人續寫新的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