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波 中信證券國際董事長

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是應對美元霸權衝擊、重構國際金融秩序的核心戰略。美國對華關稅威脅與金融遏制已從貿易領域延伸至貨幣體系,通過打壓人民幣跨境使用、限制中資企業融資等手段削弱中國金融話語權。在此形勢下,加速人民幣國際化可降低對美元結算體系的依賴,而香港處理全球約75%的人民幣跨境支付,其金融基礎設施的完善能提升資本流動效率與風險對沖能力,構建多元化、抗衝擊的跨境金融網絡。

全球貿易與經濟格局在關稅戰的衝擊下正在發生深刻變革,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和貿易樞紐,將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但風險與機遇共存,通過物流、法律與金融優勢打造「自由港2.0」,迎接中概股回流,並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將成為關稅戰中香港的核心機遇。

在美國對華商品徵收「天價關稅」後,香港轉口貿易的優勢發生了顯著變化。一方面,原產地規則限制明確將香港商品視為中國原產地,即使經香港轉口,仍需承擔與內地相同的關稅。另一方面,2024年通過香港轉口的美國商品中,價值低於800美元的小額包裹佔比達63%,美國取消小額包裹免稅政策對跨境電商有明顯衝擊。

優勢升級 主動破局

自由港政策是香港的立身之本,香港應推動制度創新與技術革命,構建「自由港2.0」。

第一,推動數字貿易新基建,將物流優勢轉化為系統性成本優勢。數碼港打造的區塊鏈智能清關系統,將貨物溯源時間從72小時壓縮至15分鐘。這不僅是物流成本的下降,更是對傳統貿易規則的突破。

第二,強化法律與金融體系優勢。香港國際仲裁中心作為首家境外仲裁機構加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國際商事法庭「一站式」國際商事糾紛多元化解決平台,已吸納了10家國際商事仲裁機構和2家國際商事調解機構入駐,程序耗時較美國法院更短。同時香港的金融優勢仍可用於利潤留存、資本運作和稅務籌劃。

第三,香港維持零關稅有望形成進口價格窪地,吸引跨國企業建立分銷中心。中方對美國精準反制後,美國電子產品直接出口內地的價格或不具吸引力,而美國商品經香港轉口至內地的綜合稅負率不足5%。香港可通過較低的所得稅與個稅吸引跨國企業將香港作為亞太分銷中心,緩解內地消費者的高關稅壓力。

打造差異化金融優勢

目前在美上市的中概股被強制退市的概率有所提高。2月21日特朗普簽署《美國優先投資政策》備忘錄,對於中概股,該備忘錄有兩類內容可能帶來潛在風險。一方面,該備忘錄提出,為「保護美國投資者的儲蓄並將其用於美國的增長和繁榮」,將確定《外國公司問責法》所涵蓋的公司是否遵守了適當的財務審計標準;並審查外國子公司在美國交易所交易時使用的可變利益實體和子公司結構。另一方面,美國將研究加強對於美國對外投資的審查,可能影響投資於中概股的美國資金行為。

針對可能的中概股退市,以近年來各界所作的諸多準備工作來看,除個別特殊企業外,其餘美國預託證券可迅速轉至港股進行交易。若成功承接中概股回流,香港將加速融入「雙循環」格局,一方面為內地企業國際化提供跳板,另一方面吸引更多海外資金配置中國資產。這種「雙向開放」的深化,或將重塑全球金融權力結構。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中概股在美國退市並回歸港股,可能會對港股流動性產生虹吸作用。

人民幣國際化應對美元霸權

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是應對美元霸權衝擊、重構國際金融秩序的核心戰略。美國對華關稅威脅與金融遏制已從貿易領域延伸至貨幣體系,通過打壓人民幣跨境使用、限制中資企業融資等手段削弱中國金融話語權。在此形勢下,加速人民幣國際化可降低對美元結算體系的依賴,而香港處理全球約75%的人民幣跨境支付,其金融基礎設施的完善能提升資本流動效率與風險對沖能力,構建多元化、抗衝擊的跨境金融網絡。

2025年第一季度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試點規模達1.8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20%。未來應繼續推動人民幣櫃台交易,通過支持人民幣計價證券的發行與交易來提升人民幣投資屬性,從而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在美元霸權遭遇地緣挑戰時,凸顯香港的「離岸人民幣中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