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仲尼 全國人大代表 立法會議員
在國家「十四五」規劃全面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與長三角一體化戰略深度融合的背景下,行政長官李家超率團訪問浙江,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不僅是浙港兩地高層互動的重要里程碑,更為兩地深化合作、共謀發展提供了寶貴契機。
浙江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先行地,是數字經濟的領跑者。浙江近年來在科技創新、產業升級、民營經濟培育等領域積累了豐富經驗。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正處於由治及興的關鍵階段,亟須通過產業轉型提升競爭力。
李家超率特區政府代表團一連四日訪問浙江。抵達浙江杭州後,李家超到訪浙江大學杭州國際科創中心,了解杭港創科合作進展。代表團晚上出席浙江省香港商會安排的聚餐,與在浙江的港人及港企代表交流。
李家超其後亦到訪杭州未來科技城城市展館,了解當地在智慧城市、人工智能(AI)等領域的發展和建設城西科創大走廊的成就,其間與「杭州六小龍」創科企業代表會面,聽取他們在有關機械人、人工智能、遊戲開發等新技術領域發展的介紹,部分更提到與香港的合作計劃。
構建跨領域協同創新生態
這次特區政府代表團訪問浙江,除了考察走訪外,最重要的行程是參與「浙港合作會議」第一次會議。會議由李家超與浙江省委書記王浩共同主持。今次會議,雙方亦取得豐碩成果,簽署了合作備忘錄,確立了13項重點合作領域、共51個項目,包括共建「一帶一路」及商貿投資、金融、航空等重點合作領域。此外,還簽署了科技、住房、經貿、青年領域的4份合作協議,進一步拓展在不同方面的交流合作。
李家超其後轉至寧波,出席「投資香港推介大會暨甬港經濟合作論壇」。這次大會以「香港通道、聯動浙港、相聚寧波、共拓機遇」為主題,匯聚多位來自金融、供應鏈、創新科技和專業服務等領域的商界領袖分享香港在各領域的優勢和機遇,超過600人參與。李家超見證了香港投資推廣署與12家浙江企業簽約,涵蓋人工智慧、新能源、生命科技等領域。
今次特區代表團訪問浙江,收穫豐富,代表團可以借鑑浙江的科技創新經驗,應用到特區層面,與浙江建立深化合作關係,並強化「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事實上,浙江的實踐證明,科技創新必須與產業應用、資本支持緊密結合。香港應發揮國際金融中心優勢,設立專項科創母基金,吸引浙江龍頭企業共建「跨境研發中心」;同時借鑒浙江「揭榜掛帥」機制,推動高校、實驗室與產業界聯合攻關關鍵技術。香港可借鑒浙江「數實融合」路徑,推動金融、物流等優勢產業的數字化轉型,並以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為試點,構建跨領域協同創新生態。
注重綠色建設
浙江民營經濟貢獻了全省73%以上的生產總值、87%以上的就業和90%以上的出口,培育了63家「獨角獸」。香港同樣是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社會,可參考相關經驗,進一步激活中小企業活力,通過稅收優惠、創科基金等政策支持本土企業發展,並發揮國際化優勢,助力浙港企業「併船出海」,特別是拓展新興市場。
浙江是全國首個生態省。香港可借鑒這方面的經驗,將北部都會區發展與綠色科技結合,打造「零碳智慧城市」示範區,並探索碳金融、綠色債券等領域合作。香港綠色金融認證體系更可與浙江碳普惠機制,聯合開發「大灣區—長三角」碳核算標準,發行專項債券支持新能源基建,打造亞太綠色金融樞紐。
甬港兩地的淵源尤為深厚,去年7月,習近平主席給祖籍寧波的香港企業家回信,讚揚他們「傳承先輩愛國愛鄉的優良傳統,積極創新創業、捐資助學,為家鄉建設和國家發展貢獻力量,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薪火相傳的愛國心、桑梓情」。李家超今次訪問期間,亦多次提及近代「寧波幫」對香港工業發展的貢獻,強調新時代需以「科創聯動」延續兩地合作基因,從「資本輸出」轉向「知識共享」。
港浙兩地優勢互補,合作潛力巨大。李家超此行正可以深入了解浙江的科技創新發展模式,並借鑑相關經驗,為香港產業升級注入新動能,開拓新空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