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棠 寰宇天瀜投資管理行政總裁、香港都會大學客席講師、註冊會計師、特許金融分析師

中美貿易戰在特朗普「美國優先」政策下加劇,但其策略漏洞百出。特朗普以145%至245%的對華關稅施壓,卻因零售商警告物價飆升與貨架空蕩,三周內兩次退縮,關稅大幅下降。特朗普低估國家八年來在供應鏈與國際聯盟的進展,導致美國民意支持率創歷史新低。

全球化布局助穩固經濟根基

中國則採「避實擊虛」策略,擴大內需與東盟市場,削弱關稅影響,體現以柔克剛的精髓。特朗普的關稅戰引發中小企業破產潮,削弱其政治基礎。中國加速人民幣結算,降低美元依賴,展現「因勢利導」的智慧。美國的單邊主義使其在全球貿易中日益孤立,中國則以開放姿態贏得盟友支持。特朗普內部政策矛盾,如與財團利益衝突,進一步削弱其貿易戰的執行力。中國的全球化策略則如孫子「形勝」之法,穩固經濟根基。

美「零和博弈」策略凸顯脆弱性

從西方博弈論看,特朗普的貿易戰採「零和博弈」(Zero-Sum Game),假設美國收益需以中國損失為代價,卻忽視全球供應鏈互依性,破壞「納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即各方採最適策略的穩定狀態。中國以「有限報復策略」(Tit-for-Tat),對美國農產品與科技產品加徵關稅,打擊特朗普選民基礎。特朗普反覆退縮(如否認解僱美聯儲主席、關稅大幅下調)反映「承諾不可信」(Non-Credible Threat),喪失威懾力。特朗普短視策略未能應對中國在人工智能與芯片領域的突破,如5納米芯片的問世。美國通脹壓力迫使特朗普調整政策,凸顯其策略脆弱性。中國以技術創新重塑全球競爭格局,迫使美國企業重新評估供應鏈策略。

中華文化底蘊成應對挑戰法寶

中美貿易戰是經濟與文化思維的碰撞。孫子兵法追求「全勝」,中國以「以靜制動」,利用內需與新能源汽車出口增長抵禦壓力,符合「因敵制勝」。特朗普的「鷹派策略」(Hawk Strategy)過激,未能顧及民眾對物價上漲的不滿,政治資本流失。我國具有逾5,000年歷史擅長長期博弈,美國200年創新優勢在耐心上稍遜。特朗普缺乏孫子「謀定而後動」,未建博弈論「可信威脅」(Credible Threat),而中國的靈活性使其佔優。我國漢唐盛世的開放策略啟發其當前全球化布局,以歷史智慧應對挑戰,穩固經濟基礎,美國若不調整,恐難達目標。

中國的文化底蘊使其在危機中保持戰略定力,以韌性與智慧穩步前行。特朗普的急進策略難以應對中國多層次的經濟與外交部署,短期內難以取得進展。美元、美股、美債危機依然未完,投資者應小心部署,亦千萬別隨波逐流,盲目跟風。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