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的日常生活非常依賴來自中國的產品。 法新社

香港文匯報訊 當今全球化深入發展,各國之間的聯繫變得不斷緊密,然而美國總統特朗普倒行逆施,向全球發動貿易戰,更對中國加徵高額關稅。《紐約時報》分析進口數據,指出美國人家中許多必需品都是從中國進口,很難想像沒有「中國製造」將是何種情況,關稅將令美國人面臨商品短缺、選擇變少及價格急漲的局面。

中國是製造業大國,美國人在數十年的日常生活中,愈發依賴中國製造的產品。然而特朗普對中國產品加徵高額關稅,增加的成本將由相關美國公司承擔,並最終落在消費者身上。雖然特朗普政府對達成減稅協議表示樂觀,但《紐時》表示,即使關稅降低亦會有深遠影響。

中國生產全球1/3實體商品

中國的產品物美價廉,生產數量遠超其他國家。美國人的廚房遍布中國製造的餐盤和烹飪廚具等產品,家用麵包機全部需要進口,且幾乎都是來自中國。浴室情況亦然,幾乎所有個人護理用品,包括化妝掃、指甲鉗和髮梳都是中國製造。《紐時》指出,中國在過去大力發展製造業,現時生產全球三分之一的實體商品,超過美國、德國、日本、韓國和英國的總和。

美國人客廳中雖然大多數物品來自中國,但亦有部分來自其他國家,例如墨西哥的電視和越南的梳化。《紐時》解釋,因特朗普在首個任期時對一系列中國商品施加關稅,導致美國人開始從中國以外的國家購買傢俬和電器,製造商亦開始在墨西哥、越南和泰國等地開設新工廠。然而這些地方現時亦需從中國進口零部件,在當地將商品組裝後才出口美國,例如任天堂的遊戲機。

美消費者日常生活更艱難

《紐時》稱,許多美國家庭中最昂貴的產品應是汽車,雖然由於舊有的關稅和嚴苛的監管審查體系,美國消費者幾乎不可能直接購買中國製造的汽車,然而鑒於許多汽車零部件來自中國,美國人購買汽車依舊會面臨漲價。隨着汽車零件新關稅將於5月3日生效,若屆時美國人購買電動車,可能會發現電池價格尤其昂貴、因它很可能亦是中國製造。《紐時》批評特朗普高昂的關稅,或將切斷大多數來自中國產品的進口,供應商試圖從其他國家採購亦需承擔成本,而這些成本上漲往往轉嫁消費者,他們的日常生活將變得更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