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去中國人看外國車學技術 如今外國人看中國車學創新
2025上海車展正如火如荼地進行中。隨着全球汽車產業競爭進入「下半場」關鍵階段,行業焦點也從電動化,轉向前瞻技術和智能化水平的較量。在這場深度產業變革中,中國汽車品牌正以突破性成果驚艷世界。從革命性的數字底盤、新一代電池、兆瓦閃充,到分體式飛行器、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等前沿科技,中國的創新能力與智能化水平,正勾勒出一幅未來工業全新藍圖。●香港文匯報記者 孔雯瓊 上海報道
今年上海車展上,外國人都愛琢磨中國汽車。香港文匯報記者在現場看到,有外國工程師蹲在國產車底盤下研究半天;也有外國展商組團帶翻譯,一圈圈圍着中國展台轉個不停;就連外國媒體和觀眾,都對一款國產車上帶有的車載迷你廚房、且支持火鍋烹飪的系統既驚嘆又好奇,認為這些功能超出了傳統汽車的範疇。過去是中國人看外國車學技術,如今換成了外國人看中國車學創新。
中國電池等核心技術有突破
中國前瞻技術的走紅並不意外。以新能源車最關鍵的部件電池為例,中國已躋身全球第一梯隊。在寧德時代展台,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我們這次帶來的是全球首款車規級鈉離子電池,更安全,也更不怕冷」。鈉電池的量產,不僅能降低成本,還能減少對鋰資源的依賴,為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打開新路徑。更重要的是,這款鈉電池在低溫環境下依舊耐用,即使零下40℃也能保留90%電量,非常適合冬季使用。
固態電池同樣是本屆車展的另一大焦點。比亞迪海獅07 EV搭載全球首款硫化物全固態電池,能量密度高達500Wh/kg,續航突破1,000公里;上汽集團也推出了「光啟電池」,體積能量密度達到820Wh/L,預計2027年量產。吉利則走出了另一條路徑,發布了全球首款甲醇混動車,續航超過1,000公里,碳排放較傳統燃油車減少85%。
智能座艙重塑人車互動體驗
除了電池,愈來愈「聰明」的智能座艙也成了吸睛利器。在問界展台,記者看到一輛新款問界M9展車裏,前後排都坐滿了體驗者。前排觀眾與車機語音互動,後排乘客則驚喜地發現座艙裏竟然藏着一整塊激光投影巨幕,可以看電影、玩遊戲、看導航,儼然一台「會移動的家庭影院」。有些品牌更進一步引入了情緒識別、個性化語音助手等功能,一位現場觀眾感嘆:「現在買車,不光看動力和續航,智能體驗才是最打動人的。」
還有一大批腦洞大開的創意吸引了年輕觀眾駐足:會跳舞的汽車、透明的車、能變色的輪轂、能當顯示屏的車窗、甚至像樂高一樣自由組合的模塊化汽車……各種「會動、會變、會互動」的設計刷新了人們對汽車的認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