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芷珊)立法會議員張欣宇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港鐵過去數年對載客列車、正線基礎設施投入不少資源,但工程車檢修則仍然使用傳統方法,交由原廠保養,港鐵進行相應維修較為被動,車輛通常行駛一定距離才會進行原廠保養,或者當組件出現損壞才會更換。他認為較為主動的方式是,讓工程車安裝傳感器以收集溫度、位置、震動等基礎數據,當數據出現異常波動,可以提前介入處理,「這需要資源及科技配合,對於工程車來說是比較新的領域。」
張欣宇表示,過往港鐵工程車亦曾發生故障,一般是動力或制動系統出現問題,只需安排另一輛車拖走,返回車廠後再進行維修。惟今次事件並不是動力系統故障,加上旁邊也有載客列車正常行走,因此大大增加搶修難度,工程人員必須小心處理。據他了解,港鐵昨日為列車高架供電網進行日常維修,完成工序後,卻無法將工程車的升降台降低,「不收起升降台有機會損壞供電網,因此必須設法將升降台降低,才能恢復列車服務。」
香港鐵路運輸專業人員協會主席張年生表示,工程車與載客列車一樣,均有40年至50年壽命,但問題在於中期維修保養是否足夠,「列車都要25年做一次中期的升級,佢有冇做到呢?零件有冇更換呢?佢冇發表相關紀錄。」今年2月東鐵線太和站也曾發生工程車故障,他相信工程人員事故應變能力有機會存在不足,或者工程車「夠期」,需要更換老化的設備。
另外,東鐵線較多露天路段,經常面對風吹雨打、日曬雨淋等問題,惟太和站意外發生後,港鐵仍未發布調查報告,「政府應該從今天開始督促港鐵,唔該快啲交報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