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王僖)香港特區政府於去年宣布暫緩實施俗稱「垃圾徵費」的都市固體廢物收費計劃,特區政府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昨日在接受電台訪問時被問及計劃何時會重啟?他坦言:「考慮到去年香港的社會氣氛、行業經營問題等,現在不是適合的時機推行收費。」

謝展寰強調,即使暫緩計劃,政府仍會繼續推廣減廢回收。目前,香港垃圾量已較2021年減少了7.5%,幾乎已達到垃圾徵費的減廢效果,年中會就垃圾徵費向立法會提交檢視報告。

俗稱「走塑」的首階段管制即棄塑膠法例已實施一周年,謝展寰表示,「走塑」計劃十分成功,現時連鎖式餐廳已有八九成客人購買外賣時不需要餐具,估計每年可減少6,000萬套餐具,顯示市民已習慣自備餐具盒,整個風氣由此改變。

他透露自法例生效後,大部分商戶都有遵從「走塑」法例,只有21間食肆經警告後沒有改善而被罰款,所佔比例很小。在被罰款後,全部21間食肆都作出了改善,局方會繼續巡查和執法。

取代塑膠物料尚需試驗

根據計劃,第二階段「走塑」,飯盒、杯、杯蓋等都要改用其他物料取代塑膠,謝展寰表示,現時盛湯紙蓋很容易脫落、滲漏,一些浸久了會變軟。政府年中會找些大型餐飲業一齊做試驗,了解其他替代品情況,暫時未有硬性推展時間表,「我們需要謹慎些,找到好的替代品才全面強制推行。」

特區政府已於早前完成檢視新發展區的區域供冷系統安排,並向立法會提交有關調整方案的文件,提出將洪水橋/厦村由政府建設兩個中央供冷站減至一個,新田科技城的系統則改為私人承建,預計兩項建議可為政府節省不少於400億元的工程開支。謝展寰表示,私人發展在規模、速度、時間表會做得更加好,應對巿場反應變化亦會比政府快,又透露已有不少私人機構都表示對後者有興趣,特區政府會考慮推出鼓勵措施,例如稅務或樓宇寬免等,以吸引更多商業機構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