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茗)香港《2025年控煙法例(修訂)條例草案》昨日刊憲,並將於下周三(30日)提交立法會進行首讀及二讀。特區政府醫務衞生局及香港海關昨日舉行簡報會交代控煙工作詳情,「控煙十招」將分階段落實,包括於今年第三季推出引入完稅煙標籤制度的先導計劃,入口商及本地生產商需確保市場出售的煙包附貼標籤;進一步禁止私人管有電子煙彈、加熱煙支及草本煙的另類煙,並首先在公眾地方實施禁令;擴大禁煙範圍,禁止在輪候公共交通工具時,以及進入電影院、醫院等指定處所的出入口吸煙。
香港特區政府醫務衞生局引述數據指,香港約有58萬名煙民,比率為9.1%,每年因煙草造成的醫療開支、勞動力等經濟損失達82億元,故循序漸進、多管齊下的控煙策略十分必要,致力做到管供應、降需求;擴禁區、免煙害;禁宣傳、減引誘;重教育、助戒煙的四個方向。
打擊私煙是控煙十招中最優先的工作。特區政府計劃引入完稅煙標籤制度,所有在市場出售的煙包都要附貼具備防偽和追蹤溯源功能的完稅標籤,並將於今年第三季度推出先導計劃以作過渡安排。部分售價低於煙草稅的香煙,有關商販須證明已完成課稅。該規定在條例正式刊憲後即時生效。

超標攜煙入境罰款增至5000元
特區政府同時建議提高未完稅煙草的相關罰則,由現時罰款100萬元及監禁兩年,增至罰款200萬元和監禁7年,並將有關罪行列入《有組織及嚴重罪行條例》附表,容許凍結與犯罪有關資產。針對超額攜帶應課稅品未申報的罰則,會由現時的2,000元罰款提高至5,000元。
為減低市民受二手煙危害,特區政府建議於明年1月1日起擴大法定禁煙區至有較高人流量、易出現排隊人龍的排隊指定處所出入口範圍,包括醫院、公眾遊樂場地、幼兒中心、院舍、學校等出入口3米範圍內禁煙,定額罰款額由現時1,500元提高至3,000元。
排隊輪候公共交通工具時亦同樣禁煙,在2人或多於2人的列隊中,等候巴士、小巴、的士、電車等交通工具,在指定登車地點劃定範圍內逗留不准吸煙。衞生署控煙酒辦公室主任封螢表示,為加強執法,將有便裝執法人員到現場巡查。
為減少煙草引誘,特區政府將實施全煙害警示包裝的規定,參考世衞《煙草控制框架公約》建議,統一傳統吸煙產品包裝設計,只可用指定顏色、標誌、品牌圖像或促銷信息,削弱推廣效果,同時禁止向18歲以下人士提供吸煙產品。
研公眾地方吸電子煙視為管有
草案又建議進一步禁止私人管有電子煙彈、加熱煙支及草本煙的另類煙,並先在公眾地方實施禁令,在公眾地方吸食另類煙亦視為管有。醫務衞生局副秘書長李力綱表示,生效日期安排於明年4月30日,是因禁止另類煙政策於2022年生效,經過4年消耗,所有留存於港的貨尾應已耗盡,有利實施執法。在該控煙成效順暢後,會按需要進一步加強規管,包括擴展禁令至所有場所及禁止管有電子煙機及加熱煙機。
特區政府計劃於2027年第二季禁止除薄荷味外指明添加劑的加味煙售賣,一經定罪,罰款5萬元和監禁6個月,並引入證書制度,規定供應商分發傳統煙需有衞生署發出的證明書等。第二階段將視乎控煙情況將禁令擴展至薄荷煙。
報販:嚴打私煙市場是關鍵
(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茗)香港報販協會主席林長富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歡迎引入完稅標籤制度,以及擴大禁煙區控煙政策,而報販一直嚴格執行不向未成年人士出售香煙的規定,但青少年多會購買私煙,認為執法部門要加強打擊。
林長富表示,一些煙販以完稅價格兜售香煙,但「當你真係走去買,就只賣你50蚊」,金額明顯低於完稅價,這種銷售模式極大地增加執法難度,讓私煙販蒙混過關。業界曾就類似完稅標籤制度向有關部門提出建議,故對條例草案引入煙包附貼完稅標籤政策表示支持,認為未完稅煙草相關罰則提升至最高200萬元及監禁7年,有助打擊違法行為。
倡有禁煙區亦設吸煙區
被問及控煙十招包括禁止向18歲以下人士提供煙草產品,違者將面臨高額罰款及監禁。林長富指出,報販一直遵守規定,不會向未成年人售賣煙草產品,因此該項禁令對報販經營影響不大。然而,市面存在大量走私煙的不法分子,通過派傳單、招攬等手段引誘年輕人購買甚至參與銷售,有關現象十分嚴重,政府有關部門仍應高度重視這個問題的根源。
他坦言,部分煙民早已煙不離手,難作改變,特區政府之前大幅增加煙草稅、禁止新型煙草產品買賣等,但未能有效減少煙民人數,反讓煙草市場地下化,催生私煙市場,建議政府多做調研,以便日後推出更多利民的控煙政策。
他以日本為例,指日本設置禁煙區的同時亦有吸煙區,以平衡兩者權益,又強調應給予煙民及非煙民一個和平相處空間,避免將吸煙人士「妖魔化」。

議員撐新例 望規管「火車頭」
(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子龍)多名立法會議員均表示,支持特區政府提出不同措施控煙,長遠打造「無煙香港」,指控煙是涉及到所有人的公共衞生政策,且屬世界趨勢,相信無煙健康的香港作為一個先進文明城市,會吸引更多旅客訪港。
阻止「太空油」毒害青少年
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主席林哲玄表示,控煙條例已提供合理過渡空間,故政府制定的控煙時間表非常合適。
該委員會副主席陳沛良表示,近年「太空油」新興毒品入侵香港,以電子煙為吸毒載具的毒品尤其吸引青少年使用,相信禁止管有或使用電子煙,能減少有關問題。
對有意見指特區政府嚴厲控煙會減低旅客來港意慾,他並不贊同,強調香港從來不是以寬鬆控煙措施作招徠,新加坡及泰國早已全面禁止另類煙,並無影響其經濟及旅遊業發展,相信無煙健康的香港作為先進文明城市,只會吸引更多旅客到訪。
立法會議員林順潮支持禁止排隊輪候公共交通工具時吸煙及擴大法定禁煙區,並希望政府再考慮規管「吸煙火車頭」(邊行邊吸)。他明白執法方面會有一定困難,但公眾諮詢有85%受訪市民支持禁止「吸煙火車頭」行為,加入規管後至少可起阻嚇及公眾教育作用。
同時,不少行人天橋因圍封程度少於總面積50%,未達公眾地方室內區域的要求定義,不屬禁煙區,他期望可研究將有蓋行人天橋直接劃分為法定禁煙區。
完稅煙標籤制有效遏私煙
立法會議員梁熙指出,現時私煙問題猖獗,導致不同控煙措施未能有效推展以降低吸煙率,特區政府提出增加未完稅香煙罰則、引入完稅煙標籤制度等打擊私煙措施方向正確,相信可提高阻嚇力,期望執法部門持續加強執法及檢控,而要進一步降低吸煙率須多管齊下,除控煙手段,「重教育、助戒煙」同樣關鍵,希望政府加強戒煙服務。
另一議員陳凱欣表示,現行法例已規定不能向18歲以下人士銷售任何煙草產品,但他們仍可從各種途徑取得,相信修例能有效減少他們吸食第一支煙的機會。
她表示,留意到提供小量傳統吸煙產品個案及超額個案罰則不同,認為即使小量亦不能容忍,希望罰則更具阻嚇性,同時清楚說明小量及超額的定義,以免有人利用法律漏洞乘虛而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