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楊盈盈)香港中文大學法律學院昨日與商湯科技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基於商湯的粵語大模型SenseChat,共同開發專業的法律資訊人工智能(AI)模型。中大法律學院院長習超指出,有關模型可提供全天候無間斷的法律資訊服務,例如針對多類常見法律議題,為市民提供專業、便捷的資訊,降低市民獲取法律資訊的門檻,讓法律知識更易於理解與應用,實現數碼化法律服務的普及化。
為未來法律人才注科創基因
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和大模型首席科學家林達華解釋,很多現有模型在回答法律問題時會出現幻覺或錯誤內容,此次合作將進一步為法律學院學生提供參與AI模型開發的機會,讓他們深入了解AI技術在法律領域中的應用,為未來的法律人才注入科技創新基因。
林達華期望,透過AI技術打破法律資訊壁壘,實現AI向善,讓科技真正服務於民,而該公司未來將更重視人才的培養,會為法律學院學生提供實習機會,爭取進一步推動科技與法律的深度融合。
習超提到,法律學院學生在本次合作中將充分發揮其法律領域的專業優勢,為模型開發提供準確、嚴謹的法律資訊支持。至於商湯科技,是從中大走出去的獨角獸企業,雙方在長期合作中積累深厚的信任,而且商湯在粵語AI技術上具有領先優勢,能更加深入理解香港市民的需求。
長遠為行業帶來新機遇
對於AI快速發展,長遠會否對法律行業造成挑戰,習超認為日後律師的工作可能會受到影響,但同時也為行業帶來新的機遇,例如AI技術將成為律師的高效助手,以便將更多精力投入高端和個性化的法律服務中,「AI不會取代律師的核心價值,而是通過革新工作方式,讓他們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中大法律學院自2020年起,已在本科生與研究生課程中加入法律與科技相關的選修科目,近年更推出多個數碼科技與AI相關的新課程,並透過法律創新與數碼社會研究中心推動法律科技的知識轉移活動。
評論